无棣县:“小牧草”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来源: 中国网
2022-11-23 16: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五茬苜蓿共收割6000多吨,主要销往奶牛养殖场,目前已经预定一空了。”连日来,在无棣县5000亩专业化牧草种植基地,工人们一直忙于对接苜蓿销售订单。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是畜牧养殖的主要饲料。无棣县有悠久的苜蓿种植传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培育形成了优良地方品种——无棣苜蓿。受种植面积制约和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一直没有形成种植规模,牧草产量小、销售渠道窄,价格也上不去。

为了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增长极,无棣县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搭建“党建引领、人才助力、技术推动”发展平台,坚持政府服务企业,串起自土地流转到技术支持再到销售保障的牧草产业链条。

大力推进建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托管”发展方式,由村党组织牵头负责,将村集体和群众手中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托管给牧草种植企业,同时以土地和技术入股,领取工资并享受年终分红,既解决了企业种植面积的问题,也实现了村集体增收长效化和农民增收多元化,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村民每亩地可增收1200元。

无棣县出台“人才新政”,加大对企业引才的支持扶持力度,保障解决人才和技术的问题,先后引进国家级专家学者7名,并与多所科研院校结成良好合作关系,筛选苜蓿、燕麦草、冬牧70等牧草品种26种(系)。首创的“黄河流域草棉轮作栽培技术”,由原来“一年一作一茬棉花种植”改为“种一茬燕麦草、压茬种植短季棉”,亩均收入实现翻番,蹚出了一条改良“盐碱地”,发展绿色高效种植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筑牢产业发展“桥头堡”,实现了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人才助力、技术推动,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一根牧草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目前,全县共建成优质牧草生产基地13个,牧草种植面积6万多亩,年产苜蓿干草5万吨、苜蓿青贮3万吨、燕麦干草2万吨,每亩净收益2400元,年产值可达1.4亿元。(高连仙 刘国辉)

 

(高连仙 刘国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