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专家乔轶才:以技术创新赋能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

来源:中国网    2022-12-05 14:09
来源: 中国网
2022-12-05 14: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著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专家、施耐德电气集团的前高级副总裁以及罗伯泰克自动化(苏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乔轶才,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他在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等领域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气系统调控自动化水平和理念的提升。日前,乔轶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近几十年来在电气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对电气行业的未来展望。

图片1.png

  

(图/乔轶才)

乔轶才认为,这几十年,中国电气在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对于电气系统调控技术的进步感触最深。上世纪70年代之前,许多发电厂和输电线路还没有形成电气自动化系统,直到某个钢铁厂由于人为操作不当,使得供电突然被切断,直接造成整条线路跳闸,乔轶才想起此事仍心有余悸。“厂里没了电,冷却水就中断了,如果在5分钟内不能供应冷却水,4台高炉将会坍塌,变成一堆废铁,整个钢铁厂也将毁灭。”乔轶才回忆道。此后,人们便意识到建立电气系统的调度自动化控制管理中心的必要性。

然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具有初步自动化的调度管控系统,只能引进国外的能量管理系统。在引进的基础上,中国电气科研人员开始了对电气调控技术的吸收消化,并走上了再创造的道路。回顾中国电气系统调控技术的发展历程,作为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家,乔轶才深刻明白到核心技术对于电气工程革命的重要意义。

乔轶才在电气巨头施耐德企业任职近二十年,他吸收了丰富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也深刻认识到该行业的痛点及难点。他决心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及对行业的认识,利用技术促进电气工程行业的创新性发展。乔轶才和他的团队耗时4年,针对电气行业新能源及自动化方面研发并申请了四个文字作品版权: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信息收集方案、新能源微电网搭建环境评估方法、基于自动化行业的电气损耗监测与管理方法、基于自动化行业企业用户画像的市场预测策略。其中“基于自动化行业的电气损耗监测与管理方法”,通过实时感应模块监测电量损耗,在损耗达到临界值后,系统会发出警告并启动强制安全措施,从而达到自动化管理目的。同时,其利用了一种电力损耗低的干式变压器,通过导体层及绝缘漆层等特殊材料的应用,降低了电气损耗并减少运输成本。该方案大大减少了工厂机械工作的电气损耗,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电气技术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优势。

乔轶才表示,推动电气领域的技术革命,不光需要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树立思想上的自信。有了自信,科研工作者才会拥有不断进取的动力,电气工程领域才能实现一次又一次伟大变革。同时在乔轶才看来,如何实现多目标自动化趋优的电气系统调度控制,仍是目前需要创新实现的战略目标之一。

谈及电气行业的未来展望,乔轶才认为,自动化是未来电气技术发展的一大方向。它要达到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优化指标,而是涉及安全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等综合方面。“未来的电气调度控制,需要实现这三大指标的最优集合,也只有具有自动化的先进调度系统才能建设真正的自动化电气系统,我国电气调控技术才能在未来实现进一步质的跨越。”(文/邓敏敏)

 

(邓敏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