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会计学院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聚焦“课程育人”培根育魂工程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制定了《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实施方案》,今年以来,组织开展8次专题培训和为期8个月的专题研讨活动,确定了课程思政“3类15条”的核心元素分类,形成126项案例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组织课程思政教师实施“会计学院青年教师成长1+1筑基工程”,聘请专业本领硬、师德水平高、师风作为正的教师为成长导师,引导青年教师业务与师德素养同向同行。构建教育共同体,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展示、课题研究等活动,荣获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评选示范课程6门,立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8项,探索“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机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二、聚焦“组织育人”提质增效工程
一是实施党员积分量化管理,搭建“互联网+党建”平台,实现在校党员常态化管理,流动党员动态化管理,困难党员关爱化管理,发展党员高效化管理。开展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以“寻标对标 结对共建”活动促进基层党支部提质增量,将“寻标对标”工作计划作为促进学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同步考核。三是实施大学生党员先锋培育计划,通过“新生筑基工程培训班”,扩大优秀学生党员的辐射作用,通过信仰对话、先锋培养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共融同行。四是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把青年学生思政工作做实做深。扎实做好“思政第一课”教育活动,2022年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主讲12场,听课学生超3000人次。
三、聚焦“实践育人”知行合一工程
采取“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合作”实践育人模式,依托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载体,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热情。近年来共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128项,搭建对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社会信用中心、平邑县财政局、莱州市金城镇人民政府等社会服务平台,开展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三下乡”技术和防疫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升学生党员社会服务意识和实践技能。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开拓渠道、搭建平台,推动学生党员在“抗疫”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中磨练意志、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广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力组织援助支教、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实践,积极引导优秀党员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四、聚焦“服务育人”靶向施策工程
一是出台管理服务育人实施方案,制定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师生制度,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熔铸到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心灵深处。二是提升管理服务育人水平,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建议35条,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27条,有力推进学生就业高质量引航、师生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切实增强了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在学生宿舍挂牌“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铺”,亮身份、立标尺、树形象,主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为师生排忧解难,基层党组织服务育人保障功能显著增强。
五、聚焦“心理育人”协同矩阵工程
学院党委立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需求,多维度构建体验化的“心理育人”协同矩阵工程。一是心理育人多维度融合。把心理育人工作有机融入课程、服务、文化、资助等其他育人体系,使育人要素同向而行,比如,整合专业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目标开展教学设计。二是心理育人多队伍联动。学院建设以心理教师、辅导员、心理委员为核心的三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专业人员保障。2022年度,已开展了5期针对心理教师、辅导员、心理委员的专业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的分层培训,为打造业务精、能力强、专业化、专家化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