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乌智慧高速:联通5G赋能车路“云协同”

来源:国际在线    2022-12-12 17:16
来源: 国际在线
2022-12-12 17: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前方发生车辆碰撞,后方智能养护车需要避让!”荣乌智慧高速公路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一条紧急提示。与此同时,提示信息也已同步下发至安装有车载智能单元(OBU)的养护管理车上。管控中心根据车辆实时定位及时向养护管理车辆发出避撞信息,车辆驾驶员按照提示及时降速、变换车道,整个操作一气呵成、安全可靠,信息交互顺畅,提示明确。

荣乌智慧高速:联通5G赋能车路“云协同”

  图为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现场

在2022年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上,5G+荣乌新线智慧高速示范应用项目远程展示的车道级管控获得了现场评委和嘉宾的一致肯定。由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5G+智慧高速荣乌新线示范应用建设项目”,荣获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荣乌智慧高速:联通5G赋能车路“云协同”

  图为5G+荣乌新线智慧高速示范应用项目

“本次5G技术在荣乌智慧高速公路的成功应用,不仅进一步证实了5G+北斗+AI+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交通领域的可能性,而且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可落地推广的‘全要素感知、主动式精细管控、伴随式个性服务’的智慧高速新模式,让高速公路跑起来更聪明。”大会评委如是说。

智慧高速“天花板”

荣乌高速公路新线项目是雄安新区“四纵三横”区域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路段。项目建成后,将完善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0年,由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交通规划设计院、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5G+智慧高速荣乌新线示范应用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围绕京南雄北货运主通道交通需求,瞄准“准全天候、智能、货运通道”目标,搭建起智慧高速公路全过程管理体系,将实现人、车、道路、环境的互融互通,为司乘构建起便捷舒适、高效畅行的出行服务。

荣乌智慧高速:联通5G赋能车路“云协同”

  图为5G++荣乌新线智慧高速示范应用项目。

掌控全局要靠“智慧大脑”

荣乌智慧高速公路管控中心,不仅是智慧高速的大数据中心,更是掌控全局的“智慧大脑”。

“我们的智慧大脑,不仅有‘记忆力’,而且有‘鉴别力’,”河北联通项目负责人介绍到,“我们一方面能通过5G专网的泛在接入能力,把整条高速的各种数据进行汇聚、处理和分析,另一方面利用5G MEC就近提供算力,提供承载人工智能、交通优化算法的能力,为驾乘人及管理部门提供‘感知、分析、决策、控制、服务’全链条支持。”

同时,该中心采用全新的高内聚、松耦合架构,支持交通管理中心逐步打造智慧高速系统生态体系,让社会各方能够便捷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联合应用的打造,推动建立持续高频使用、部门信息共享、行业各自获益的可持续长效机制。

通车运营后,该中心将为管理者提供智能化养护辅助决策、云边融合的调度管理体系、集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为司乘提供“准全天候通行”、“货车管控”、“智慧服务区”等特色应用场景。

交通监管有了全息视角

往常,交通监管部门进行监控追踪的时候,都是通过多个摄像头的空中“接力”来人肉搜索、确认一个车牌号的驾驶轨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现在有了“实时数字孪生系统”,一切都变得大不一样。

为了实现对于交通态势的实时监控,河北联通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搭建了实时数字孪生系统,对车辆、交通事件、违法行为等信息进行实时提取,通过虚拟数字空间对现实交通系统的仿真重建,实现车辆轨迹跨镜头跟踪和交通事件监测等功能,可以实现车辆ID连续跟踪,为交通调度管理提供更及时、更全面的“全息视角”,提高决策效率,助力行车安全。

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引领下,高速公路智慧化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国联通将不断总结智慧高速建设工作经验,以智慧赋能高速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荣乌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为抓手实现雄安与京津冀全面快速联通,推动“未来之城”加速崛起。(郭旭羊)

 

(郭旭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