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以点带面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来源:中国网    2022-12-14 11:58
来源: 中国网
2022-12-14 11: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无棣县按照产业强基、人才引领、生态提升、文明创建、组织赋能总要求,以点带面,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2年1月,无棣县车王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车王镇王家村获评省级“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

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特色林果、畜牧养殖等方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车王镇聚力粮食高产高效,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吨粮田示范创建、德惠新河清淤提升等三大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最大化提高土地产出率。2021年,仅车王镇就新增高标准农田3万亩,累计建成8.77万亩,覆盖率达90%;实施2000亩盐碱地吨良田示范创建,预计玉米亩产550公斤、小麦450公斤;投资588万元,完成德惠新河、马颊河、郝家沟段23.5公里清淤工程,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9万亩。聚力特色林果种植,依托桑葚、金丝小枣等传统林果种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投入,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聚力肉牛产业发展,采取“金融扶持+良种保护+集中交易”模式,做大做强特色肉牛产业。推出“肉牛贷”特色金融产品,解决养殖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贷款金额逾1亿元,惠及210余家养殖场(户)。加大渤海黑牛良种保护力度,投资1450万元,建成投产国家级渤海黑牛保种厂建设项目,新建钢结构牛舍13栋,配套建设化验室、仓库、饲料库等功能用房和基础设施,进行渤海黑牛保种研究、新品选育、高档牛肉生产等技术研发工作。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双向发力,培育本土人才,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挖掘本地“土专家”“田能手”;同时,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智慧内核”。2021年,车王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200人次,新增无棣乡村之星5人、专业技术带头人20人、现代服务业人才3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1人;引进硕博士3人,在外回引优秀人才30余人,签订产学研协议25份。

抓实生态治理,培育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环境持续改善。车王镇成立6个专项推进组,开展村庄环境专项整治,投资1100万元同步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集中打造18村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新栽植、补植灌木1200余株、白蜡1500余棵,村庄绿化总面积47.36平方公里,26个村获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车王镇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4处,镇公共图书馆配置书籍50余万册。2021年全镇共开展“送文化、送戏曲、送公益电影”群众性文化活动下乡村5轮,乡村覆盖率达到100%。依托千年古桑园,连续举办10届集桑葚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垂钓等活动的古桑文化节,不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赛牛大会、乡贤座谈会等节会活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创建,组织美丽庭院、五好家庭、孝善之家、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全镇累计组织评选活动10余次,美丽庭院150余户,评选好婆婆、好媳妇300余人。

组织赋能,整合利用各类乡村资源,加大要素投入保障,做大村集体经济。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对接省农科院资环所开展“党建+业务”工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与德立皮革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1处,实现由蓝湿皮向成品皮技术成果转化3项,皮革边角料循环利用技术转化5项,改进污水处理工艺8处,年均增收2500余万元。组织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实施兴建厂房、光伏发电、渔网加工等村集体增收项目建设,最大限度盘活利用闲置低效用地。其中,后挂村2021年光伏发电项目收益达18.9万元,王家村建成1800平方米厂房对外出租发展农资销售产业,村集体收入超11万元;崔家村、孟家村各投资100万元建设1400平方米厂房发展渔网加工产业,预计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

 

(佚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