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口号下操控土地拍卖

来源:中国网    2022-12-21 16:46
来源: 中国网
2022-12-21 16: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许多内地人眼中还是“流放岛”的海南,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最大的特区。然而,在后来的改革发展中,从“准特区”到“特区”,再到“国际旅游岛”,海南像过山车似的,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大起大落。现在,海南又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海南自贸港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在即,将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说过去40年看深圳,那么未来十年就看海南。建成之后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将远超1000平方公里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近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启动以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实施,海南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省两市三高地”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航天科技城。通过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海南,为海南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引海南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排头兵”,海口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关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实施方案(1.0版)》要求,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然而面对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外向型经济活力凸显,且营商环境如此优渥的海口,某意向投资海口的国有企业却黯然离场。据了解,该企业于2021年初应海口龙华区政府邀请考察协商产业招商项目。区政府拟就海口湾文旅产业一宗地,大约25亩,作为招商,在历时一年多时间内,政府有关部门就落地产业内容进行多次与企业进行商讨。该企业出于对中央“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关政策的解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在与区政府充分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多次组织业内高水平专家学者以及先进文旅产业运营商论证,最终于今年5月份确定落地产业内容和投资模式以及产业发展预期。该项目于消博会期间经海口市政府推荐,省工商联对接联络参加7月24日海南省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见证下签署了投资协议。数日后该项目用地许可在市政府工作会上通过,并确定土地挂牌时间。10月18日,该宗地正式公告挂牌,但是原协商挂牌条件发生变更,产业条件未做限定,导致原计划投资企业合作伙伴发生质疑,对未来摘牌风险给出异议。时至交付土地竞拍保证金最后时限,经该企业与合作伙伴协商,决定如期缴纳土地拍卖保证金,但是不参与竞价举牌。

参与该次拍卖的报名企业共有四家,拍卖保证金是全额保证金一亿七千万余元,拍卖现场四家企业竟都未举牌竞价,最终结果是其中一家企业依靠多缴纳10万元保证金取得该地块。值得商榷的是海口土地拍卖规则中,是否有这个中标模式,按照正常角度理解,拍卖保证金只是交易意愿,现场举牌才是交易承诺,如果依靠交易保证金多少来确定中标结果,那么土地招拍挂方案说明书中是否有明确标注。

历经三起三落,海南如何再出发?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海南未来到底应该怎么走?有人戏言:海南的命运,难道真的就像它的简称“琼”一样,注定要“穷”吗?海南省委原书记刘赐贵认为:“根子是对中央政策的理解不深、掌握不准、落实不到位。”莫让这种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态,使得海南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历史性机遇。

向前看,我们由衷地希望海口的发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引下勇毅笃行,长风万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