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舞者” 六载砥砺筑成昆

来源:中国网    2022-12-26 16:34
来源: 中国网
2022-12-26 16: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C57次“绿巨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成都火车南站缓缓启动、驶往西昌,这标志着新成昆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最后一段——峨眉至冕宁段开通投运,至此,全长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实现全线通车运营。

刀锋上的“舞者” 六载砥砺筑成昆

  中铁八局参建员工乘坐首发列车前往西昌

在巴山蜀水间,云贵高原上,一条钢铁巨龙穿沟壑、翻峻岭,将大小凉山沿线及川滇部分山区群众送入高铁时代。12月26日,成昆铁路复线(以下简称新成昆铁路)峨冕段正式开通运营,为了这一天,六年的时光里,中铁八局建设者秉承“开路先锋”精神和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战晴天、斗雨天,用炽热的血液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赞歌!

使命光荣,筑路新成昆

老成昆铁路连接四川省会成都和云南省会昆明,全长1090.9公里,是中国铁路主要干线之一。线路纵向贯穿被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封闭着的四川西南部和滇北地区,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前所未有;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而它的修筑,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建设高标准铁路创造了成功范例,堪称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但是,老成昆铁路沿途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多种地质灾害频发,在早期设计规划中虽经过一些小型改线,但一直单线双向通行的老成昆铁路已超负荷运行,不能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需求。

刀锋上的“舞者” 六载砥砺筑成昆

  新成昆铁路峨冕段埃岱尼日河2号桥

2016年春夏之交,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它是“大小凉山精准脱贫”重大交通项目之一,是在既有成昆铁路基础上新建或增建二线的铁路线,同时也是提升老成昆线运能、优化西南地区铁路网的重要支撑项目,是成都平原经济区通往攀西经济区、大小凉山彝区,实现南下出川的重要走廊通道。全线分为成都至峨眉段、峨眉至米易段、米易至攀枝花段、永仁至广通段、广通至昆明段进行改造。建成后,新路线将主要承担客运功能,兼顾货运功能,老成昆线将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和短途客运功能。

峨米段正线约386公里,是整个成昆铁路复线中,施工难度最大、里程最长的一段。穿越大凉山、安宁河、则木河3条活断裂带,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崩塌、泥石流、岩溶、高烈度地震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峨米段一共修建桥梁140余座、隧道40余座,桥隧占比达到73%。自接到施工任务后,中铁八局建设者们迅速集结,参与到峨眉至米易先期开工段、峨米段扩能站前工程1标(铺架)建设中。

开工必先,上下同欲担重任

由中铁八局承建的先期开工段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峨眉至米易段最先开工的标段,线路位于大凉山越西县境内,全长14.2公里,包括隧道2座、桥梁10座,新建越西南站。在先期开工段的建设中,成昆项目部以“打造精品工程,创建一流成昆”为目标,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组织结构,不断优化施工工艺,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规范进行施工管理。

刀锋上的“舞者” 六载砥砺筑成昆

  中铁八局承担铺架施工的新成昆铁路峨冕段埃岱尼日河2号、3号桥

土官垣隧道是先期开工段的重难点工程,隧道位于越西至安洛区间,全长430米,为双线电力牵引铁路隧道,设计速度目标值为160公里每小时,全隧最大埋深80米。地质条件恶劣,全隧均为Ⅴ级围岩,进出口段埋深较浅,穿越围岩破碎、砂卵石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用“先探测、管超前、短进尺、弱扰动、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按照“短、紧、快、勤”的循环模式精心组织,在严控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成功克服隧道浅埋自稳能力差、围岩破碎、极易坍塌掉块、隧道出口材料运输困难等诸多难题,同时采用了TSP地质超前预报,提高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预测精度和质量,通过控制爆破最大程度避免了对周边建筑物的干扰。

“2016年11月2日土官垣隧道顺利贯通,成为全线第一座贯通的隧道,这是我们围绕建设目标,以突抢隧道施工为突破口,打响的新成昆铁路峨米段建设第一枪,受到了业主高度赞扬。”时任中铁八局成昆铁路先期开工段项目党支部书记的白银回忆到。

攻坚克难,创“三项”铺架之最

峨米段扩能站前工程1标起于峨眉山市桂花桥镇,止于喜德县境内小相岭隧道,穿越“大小凉山”,线路全长200余公里,是整个峨米段以铺架施工为主的标段。中铁八局承担了449公里铺轨、1329孔桥梁架设及8.857公里线下施工任务。

刀锋上的“舞者” 六载砥砺筑成昆

  中铁八局承担铺架施工的新成昆铁路峨冕段甘洛河特大桥

在历时六年的建设中,中铁八局建设者先后创造了“三项铺架之最”。一是创西南地区单条线路采用最多铺轨方式数量之最。成昆铁路复线峨米段峨眉至冕宁区间(以下简称峨冕段)是全线建设难度最大的区段,地形地质条件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桥隧比达88.6%,线路最大坡道12.7‰,具有坡道大、隧道比高、沿线通讯信号差、周转不便等困难。中铁八局因地制宜,采用5种铺架工艺,即1公里以下短小路基采用PG20铺轨排、针对桥群采用TJ165边架梁边铺轨排、1公里以上长大路基及隧道采用CCPGA500直铺机组长轨直铺、长大无砟隧道采用T11进行长轨直铺、在新越西隧道未贯通时采取绕开隧道增设越西铺架口开展人工铺轨方式。二是创西南地区单条线路当年铺轨、当年开通最长公里数之最。2022年1月8日峨冕段正式进入长轨铺设阶段,经过多次优化施组,形成了燕岗站改能做尽做穿插施工、采用直铺换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区间铺架的总体思路;设备方面引进3台架桥机、2台铺轨机;材料运输方面采用大车转小车、小车转小平车,再用人工将材料散布在现场的方式;安全管控上引进北斗定位系统、调度系统,最终取得当年铺轨、当年开通450 公里的成绩。三是创西南地区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TQI 值(轨道不平顺指数)之最。在线路精调方面,规范作业流程、严格卡控各项施工作业标准。采用底砟摊铺后采用压路机压实,减少后期道床沉落量;精调前焊缝外形精整完成,避免后期焊缝打磨改变线路质量;每一遍精调后进行一次重车压道,再组织下一次精调。创造了西南地区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TQI 值2.24的优异成绩。

敢打必胜,激战燕岗赢赞誉

燕岗车站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境内,为单向横列式一级二场站型,主要承担摘挂货物列车、少量直达、密地空直达的编解作业和货物列车机车的挂摘作业。是新成昆铁路峨冕段建设的重中之重,被建设者称为“咽喉”工程。

刀锋上的“舞者” 六载砥砺筑成昆

  中铁八局架设的新成昆铁路峨冕段城郊越西河双线特大桥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必须在9月底前完成2座既有站台、26组道岔、5条股道拆除,新增到发线11条、新铺道岔81组、铺轨11.62公里,留给我们进行燕岗车站站改施工的时间非常紧张,特别是今年7、8月份,站改施工进入高峰时段,现场多专业同时交叉作业,加上那段时间四川盆地‘炎’值爆表,连续40℃的高温,班子成员轮着班守到现场,每天凌晨‘天窗点’结束以后班子还要开一次碰头会,第二天天一亮,立马按照碰头会布置的工作分头行动,基本上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大家都晓得打不通这个‘咽喉’直接影响到全线开通运营,这个责任哪个都负不起,更对不起我们1300多名参建员工六年来的付出。”时任中铁八局成昆项目部经理李小伟回忆起燕岗站改施工一脸疲惫。

7月12日晚10时,近500余名工人正准备进入燕岗站进行当天的“天窗点”施工,峨眉山市突发暴雨橙色预警,降雨量达20毫米每小时,持续多日的高气温伴随强降雨带来的湿热,让当天晚上的施工条件变得极为恶劣。“暴雨天气开展临近营业线作业,受地面湿滑、雨水遮挡视线影响,加上有接触网高压电,给安全管理带来极大考验,我们通过调整施工组织、启动高温和暴雨应急预案、班前安全讲话、增加施工区域隐患排查人员和巡察次数来保证‘天窗点’安全可控。”现场技术负责人刘佳介绍到。“整个燕岗站施工高峰期,现场管理人员两人一组,提前进入施工现场,精力高度集中,紧盯着现场以免发生安全事故,一个‘天窗点’站下来其实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7月13日清晨,伴随着第一趟列车的轰鸣声,新成昆铁路燕岗站站改下半场按期开通。成昆铁路公司发来贺电,高度赞扬中铁八局围绕“成型、成品、成精”管理理念,聚焦质量、安全、稳定和工期目标,严格执行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有关规定,克服极值高温及雷暴雨极端天气、夜间施工、行车干扰等重重困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了站改施工。

9月30日,经过6个半月“7+0”天窗点的奋战,燕岗站站改圆满完成,为成昆铁路峨冕段开通运营目标迈进了关键一步,业主、设计、监理及地方地方政府纷纷赞扬“中铁八局,好样的!”

硕果累累,铸就新时代成昆魂

铺架施工一直是工程领域的高危行业,铺架工人也被称为“刀锋上的舞者”。在两千多个奋斗的日夜里,中铁八局“铺架铁军”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新成昆铁路火热的铺架现场,见证着这群刀锋上的“舞者”艰辛的付出和累累的硕果。

2021年3月28日,新成昆铁路燕岗制梁场提前3天完成首片T梁浇筑,为峨冕段启动架梁施工奠定基础。

2021年6月15日,峨冕段T梁首架成功,标志着峨冕段正式进入铺架施工阶段。

2022年9月20日,随着最后一片长32米、重达134吨的T梁稳稳落在燕岗双线大桥上,新成昆铁路全线T梁架设完成。

2022年10月28日,在越西县小相岭隧道铺轨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稳稳落下,新成昆铁路全线铺轨完成,全线通车在即。

2022年11月29日,新成昆铁路峨冕段顺利通过动态检测验收,开通运营步入倒计时。

在新成昆铁路最难区段峨冕段的建设中,中铁八局始终无愧于“铺架铁军”的称号,卓越的品质,铸就了“坚守、实干、创新、奋进”的新时代成昆精神。

50多年前,30多万筑路大军,牺牲2000余人,打通了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一代代“成昆人”持着一把铁锹,与严寒、酷暑、地质灾害做斗争,维护成昆铁路畅通50余年。而今,新成昆铁路开通,更加安全、快速、高效、易养护的铁路大动脉将投入到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那些鏖战天险,不屈不挠的奋斗故事已成为历史,传承于一代代铁路建设者口中。新成昆线通车后,成都至昆明将由现在的20小时缩短到7小时,更加便捷高效。广大铁路建设者的心血,将凝练在延绵的铁轨之中,让伟大的成昆精神永远发光发热。(熊苏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