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安宁疗护现状与立法前景高峰论坛举行

来源: 中国网
2022-12-28 15: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5日,以“机遇、挑战、卓越——助力安宁疗护立法愿景,构建安宁疗护法律体系”为主题的2022安宁疗护现状与立法前景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法党组原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唐祖玉,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主任史宝欣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肖敬同志和肖珏同志主持,史宝欣同志主持学术交流环节。副秘书长张坚、袁彦龙,婚姻与家庭专委会主任付春胜,老龄医疗健康产业工委会秘书长李小平,协会办公室主任彭星星等参加会议。

江必新指出,安宁疗护是一项自利利他、有益于社会的事业,更是一项长远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安宁疗护立法不仅仅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更是医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唐祖玉在致辞中指出协会自成立之初就把推进“安宁疗护”工作作为协会工作重要内容,16年来在安宁疗护工作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2022安宁疗护现状与立法前景高峰论坛,旨在系统探讨我国在安宁疗护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推进我们新时期安宁疗护服务工作的政策路径确立目标、提供遵循。

史宝欣介绍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他表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之路充满坎坷和激流险阻,急需一部专门法律法规,以保障安宁疗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名誉理事长罗点点、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段昊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李小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强万敏、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召成、慈愿工作站刘红等专家分别主题报告。专家教授们从不同领域,不同维度,实践经验及案例的报告引起与会嘉宾共鸣。

在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作为最早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安宁疗护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他指出“尊严死立法还远,这只是一个起步,我真正想推动的是让病人拥有决定自己治疗方案的权利。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他最舒适的方式离开,这是医学的责任。”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认为目前根据多年来参与国家有关的卫生方面的立法的经验看,安宁疗护单独制定一部法律短时间内出不来。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立法要有必要性、可行性、迫切性,现在安宁疗护需要解决技术和程序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魏德东认为如果没解决安宁疗护医保的问题先进行立法很容易引起人道主义风险。必须站在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来推进该项工作。并且不能回避灵性关怀的需要。

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认为监护制度要保障患者和家庭的权益;安宁疗护从业者、患者非常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作为医生的职责来说,我们可以让晚期癌症病人减少痛苦,我们可以让他不那么难受。”

江必新对本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志愿者、医护人员各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辛勤奉献表示敬意。他表示,安宁疗护立法工作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史宝欣做会议总结。他表示,推进安宁疗护立法势在必行。他呼吁与会人员共同努力推进安宁疗护立法工作,造福临终患者和家属,为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做贡献。

本次会议从计划到举办,历时个月。会议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慈愿工作站、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老龄医疗康养工作委员会、北京中欧国际医院管理技术研究院、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协办,协会各分支机构、各会员单位、志愿者工作站近5000人在线观看了论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