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二届“智汇明光创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开启全球项目征集

来源: 国际在线
2022-12-28 15: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吸引更多的海内外英才来此扎根,打造成长三角优质营商环境的“明光样本”。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近日来,城市产业经济也逐渐复苏,“拼经济”、“拼项目”正在成为各地的一致行动。

为帮助高质量项目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谷”,吸纳早期项目产业化落地,2022年12月26日,第二届“智汇明光·创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向全球开启项目征集。明光市希冀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吸引更多的海内外英才来此扎根,打造成长三角优质营商环境的“明光样本”。

据悉,本届大赛由中共明光市委、明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明光市委组织部、明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明光市科技局、明光市人社局、明光市投促局承办。

“线上+线下” 遴选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项目是城市发展的「底气」,这背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产业洗牌,若要在这次洗牌中实现突围,就需要高质量项目的引进和落地。

本届大赛主要分为“项目初筛—线上路演—项目考察—线下决赛”4个阶段,面向全球征集不少于60个项目,报名初筛项目60个,通过专业的综合评审,遴选出12个入围决赛,最终评选6个获奖项目,颁发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名,奖金20万元,二等奖2名,每名10万元,三等奖3名,每名5万元。

为了充分展现大赛的公开、公平、公正,本届大赛将采用“线上路演+线下考察”相结合模式。其中,线下考察将实地考察项目情况、落地可能性以及发展前景。考察结束后,双方确定一致的项目,签订意向落户协议或在明光注册公司后,优先推荐进入总决赛,总决赛方式采取“9+6”路演模式,即9分钟PPT宣讲+6分钟评委提问。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本届大赛报名项目中,有制定明确落户明光市的投资计划书的,且符合滁州市高层次人才创领办企业申报条件的,提前通过大赛组委会和明光市一对一实地考察对接后,在明光市注册成立新公司并实缴100万以上的,可直接晋级决赛。

“8大赛道”聚集高层次人才

事为先,人为重。高质量项目的背后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

本届大赛精选电子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光伏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乡村振兴、信息技术、半导体8大赛道,参赛对象为首次来明光市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并对参选项目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其中包括项目团队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外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项目团队拥有落户明光市的意愿和规划,并具有引领和推动明光市产业跨越发展的影响力等。

惠才政策助力企业引留人才

近年来,明光市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秉持“工业强市”、“人才兴市”战略方针,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大力促进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新政,促进了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对于A、B、C、D类高层次人才首次来明创(领)办企业(担任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且占股不低于20%)分别给予新注册企业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40万元补助;

2.高层次人才创业可享受“天使投资基金”、“人才贷”等人才专属金融投资产品,“人才贷”单笔贷款最高达5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中单个种子项目的投资额度最高达200万元,单个天使项目的投资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

3.对于首次从市外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每年在明居住、工作6个月以上),按A、B、C、D类每月分别享受生活补贴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租房补贴1500元、1200元、1000元、800元(可享受3年);

4. 对与高层次人才签订3年以上全职引进劳动合同的,经认定,按照年薪30万以下,30(含)—50万,50万(含)以上三个档次,分别按照20%、30%、40%(5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给予用人单位补助;

5.对柔性引进的人才个人或团队带头人按计税报酬的 20% 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财政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明光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8%;34家战新产业企业产值增长8%。截止2022年8月,全市亿元以上工业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分别达32个、28个、11个。

本届大赛将进一步深化明光市产学研企合作,增强与人才发展的黏性,更好引进、留住创新力量扎根明光市,助推明光市加快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报名咨询,请在36氪官网搜索“智汇明光”,查询报名入口。

2022第二届“智汇明光创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开启全球项目征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