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上海工程局四公司多举措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中国网    2023-01-06 14:25
来源: 中国网
2023-01-06 14: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导师的身上,我对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吃苦耐劳、业精于勤等词汇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定要牢记导师的谆谆教诲,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中铁人。”1月5日,在中铁上海工程局四公司天津地铁4号线2标项目部召开的新老员工座谈会上,刚参加工作半年的新员工小赵说道。

这是该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公司牢牢把握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加快干部成长效能转化,在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和使用等方面出实招、下实功,全面提升选人用人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30105/44f11803fc948cbbd99b553380b5bced.png

精准育才,突出三支队伍建设。该公司有效优化用人机制、盘活人才存量、释放人才潜能,推动项目经理、商务人才、青年干部三支队伍在竞争、考察中自我检阅、自我提升。项目经理队伍建设方面,组织到延安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开展新开项目主要管理岗位人员遴选,完善常态化项目经理的履职能力提升机制;对未持一级建造师证的现职项目经理每月扣发生活费,要求2年内必须通过取证考试,加大取证压力。商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项目关键岗位素质达标工程,全方位加大商务人才引进力度,畅通转岗通道;成立年度商务管理专家组,选聘商务、施工、技术管理专家41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开展新提拔任用干部任职集体谈话、廉洁谈话,组织26名新提拔干部集中签订承诺书并进行宣誓,把好廉洁关,提高岗位责任感。同时,该公司既重视选拔内部优秀人才,又面向社会广纳贤才,输入“新鲜血液”,致力形成多专业、阶梯式的合理结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30105/9f2f054262385db2c8cc30605e4344e5.png

优化结构,提升后备人才储备。为适应市场竞争要求,该公司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目标,严把进人关口,疏通退出渠道。加大与优秀高校合作力度,从源头保障校招质量,尤其招聘引进双一流学生;按照集团公司指导意见,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培养计划,重点关注“双一流”及传统铁路院校高校毕业生的跟踪培养。同时,该公司针对各专业缺口,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课程设置中提前加入企业文化、特定知识内容,定向培养一批上手快、认同感强的专业人才。建立部门主管及以上人员“候选人”培养计划,为“候选人”一对一配备导师,今年共完成391对师徒结对,有效缓解岗位压力。强化全员岗位管理,健全并落实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增强人才市场化竞争力。组织开展机关及各项目员工履职考核,对13名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全公司通报批评,其中部分人员作免职、降职使用、扣发相应绩效薪酬等处理。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30105/989906e51351e4ad1837627e32df7144.png

学用结合,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该公司大力开展全覆盖式员工教育培训,将培训覆盖项目部各业务岗位层级,形成公司的培训常态化体系。科学安排“周培训”,充分运用各种线上培训手段,提高员工参培兴趣,保证全覆盖。组织开展“五个一”学习活动、高校毕业生“五会”入职培训等系列人才培养工作,将专业示范班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培训效果。开展BIM、工程测量、试验技能比武大赛、大商务管理竞赛,进一步丰富各专业人才培训形式,有效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加大新入职高校毕业生“新五会”培训管理力度,对73名高校毕业开展了全方位的通识教育培训,通过座谈会、集体生日、篮球比赛等多类活动,帮助新员工快速熟悉环境、融入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开展“每日一讲”活动2123场,6130人次参加;“每日一课”170场,15201人次参加;“每周培训”开展次数960场,培训课时909小时,参加培训人数12776人次,考试合格人数年累计12201人次,员工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健全人才留人机制,加快推进员工区域化、属地化、稳定化管理,提升员工归属感和幸福度。”该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说道,他表示,该公司将坚持严管厚爱,严格执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让优秀人才在公司安身、安心、安业。(图文:胡育松)

 

(胡育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