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中国信通院“智能+学院”举办的2023年学术交流年会成功举办。年会聚焦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标识两大技术专题,发布了18个主题报告。下面,让我们进入区块链专题第一期的知识分享。
· Web3不只是互联网应用层的简单创新,可能会带来互联网体系架构整体性演进和系统性升级
Web3是在区块链等技术出现后的下一代互联网框架探索,通过共识协议、加密通信、智能合约、分布式应用等创新设计,重构互联网应用生态,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但Web3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与产业的定义尚未完全固定,发展路径存在不确定性。
· Web3初步形成“四层两化”的基本框架
其中,设施层基本复用了现有承载网络,基础层主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信任网络,扩展层通过“胖协议栈”设计来丰富共性服务,为应用层提供更多能力支持。同时,Web3通过数字对象资产化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和配置提供技术赋能,通过数字身份标识化为全网统一的数字身份和分布式的细粒度认证提供实现机制。
· Web3通过五类工程要素组成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框架
其中,基础设施是由多个区块链系统组成的分布式底层网络;组件工具是上层应用与底层基础设施交互的桥梁;交互界面是Web3应用的呈现方式,通过前端框架实现;用户入口是进入生态的起点,通过数字钱包进行身份签名认证并与应用进行交互;部署环境是代码托管和内容存储环境,用于其他组件部署和运行。
· Web3将构建数据驱动、自主管理、分布互联、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互联网
在计算方面,对网络带来新的算力需求、计算调度、算网协同;在存储方面,逐步构建数字资产激励下的分布式网络存储设施;在通信方面,数字身份等技术将推动网络内生的安全通信。Web3部署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去中心化设施及复合型设施建设将逐步增加。
· Web3分布式应用核心理念是由数据驱动的价值分配和价值流动
Web3应用的基本模式是由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分布式网络来保障数据的确权属性,由智能合约驱动自治的运行规则来让应用生态中的所有数据贡献都能以数字资产的形式捕获价值,并最终形成从数据权益化、权益资产化到资产流通化的价值闭环。
·全球Web3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规模和成熟的模式
Web3创新性的形成了以数字资产为媒介的经济空间,多国政府均对Web3发展高度关注并保持积极探索,标准化组织正在围绕分布式标识、数字资产等重点方向开展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Web3投融资规模与数量均保持持续增长,互联网企业与来自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在通过Web3寻找新的产业机遇。
----专家点评----
耿光刚暨南大学教授
“本报告针对全球Web3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期待未来产学研用共同努力,在Web3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多个层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汇报人简介----
池程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技术研究部主任,ISO/IEC JTC1 SC6、ISO/IEC TC154专家,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研究工作,牵头研制多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支撑多项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相关政策制定,深度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项目。
敬请期待第二期:数字身份的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