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威斯津生物的肿瘤mRNA疫苗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中独家胜出

来源: 中国网
2023-03-01 10: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4日,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杭州决出胜者,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斯津生物)“鼻咽癌治疗用1类新药EBV-mRNA疫苗研发及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研发的通用关键技术平台项目”(以下简称mRNA肿瘤治疗疫苗项目)在mRNA领域独家斩获优胜奖,成为该领域唯一的获胜者。该项目由威斯津生物联合创始人、四川大学宋相容教授带领团队完成。

国家级重大科技赛事,全国顶尖科研团队巅峰对决

“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是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一项重大科技赛事,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颠覆性技术供给,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重点发现和挖掘一批颠覆性技术方向。根据安排,总决赛的优胜项目将推荐进入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进行重点培育。

科技部在此前发布的通知文件中曾指出,颠覆性技术是“可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技术。这些技术要以创新思维为根本,开辟新型技术发展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将超越原有技术并产生替代,具有另辟蹊径改变技术轨道的演化曲线和颠覆现况的变革性效果。

有专家表示,颠覆性技术具有非共识性、新颖性和现实需求,从技术角度和产业角度来看,将利用技术创新,推动相关产业乃至全球经济的革命性、颠覆性进步。

自首届赛事开始,“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就以参赛要求严格、赛制严谨、竞争激烈著称。本届大赛的重点集中在生物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可能产生重大颠覆性突破的技术领域。

据媒体披露,“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重点高校、知名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2800多个技术项目报名参赛。经过项目初筛、领域赛,共识别和遴选出157个具有颠覆性可能的优质项目晋级总决赛。

按照赛制安排,这157个遴选出来的项目在接受“12+8”模式封闭式陈述和答辩后,现场评分,当场公开决出总决赛优胜奖。

mRNA领域唯一优胜项目,引领全球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技术变革

“鼻咽癌治疗用1类新药EBV-mRNA疫苗研发及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研发的通用关键技术平台”是本届大赛mRNA领域唯一获得总决赛最高奖——优胜奖的参赛项目,由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请申报。

该项目通过颠覆mRNA肿瘤治疗疫苗研发的底层技术,破解当前肿瘤疫苗效果不佳、免疫原性较低的难题,引领全球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的技术变革,助力我国研发全球领先的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

该颠覆性技术首先惠及的是EB病毒(EBV)阳性患者。据悉,威斯津生物在全球首次启动了治疗EBV相关恶性肿瘤的mRNA疫苗药物的注册临床试验,鼻咽癌患者是首批获益者。这将是一项令人瞩目的成果——据WHO全球癌症报告报道,仅2022年,全球鼻咽癌就有13.3万新发肿瘤病例,其中超过6.2万例在中国,且预计会以约2.6%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然而在临床上,鼻咽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一直存在疗效有限、毒副作用大、易复发和治疗成本高等问题。“鼻咽癌治疗用EBV-mRNA疫苗”的出现,让这些患者看到了曙光。据宋相容教授介绍,与现有的肿瘤疫苗相比,该疫苗的突出优势在于:高效低毒、且通用性强,有潜力适用于10余种EBV阳性的相关疾病,包括肿瘤性疾病(鼻咽癌、胃癌、肺癌、淋巴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和非肿瘤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口腔白斑和X染色体相关的淋巴增生综合征等)。

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于国际水平,能助力我国mRNA治疗性疫苗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该项目还具有生产快速、价格便宜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据了解,该项颠覆性技术已经实际运用于临床试验。

威斯津生物的“mRNA肿瘤治疗疫苗项目”对我国mRNA创新药研发还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项目,它不仅为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的设计提供全新的理念,助力加速全球开发高效的抗癌mRNA疫苗进程,推动我国mRNA创新药物研发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极大地提升我国mRNA药物研发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地位。

威斯津生物,多项关键性技术领跑全球

威斯津生物不仅在“mRNA肿瘤治疗疫苗项目”获得突破,还在mRNA创新药领域的多项底层关键性技术上布局了国际专利,奠定了我国mRNA创新药研发领先国际水平的基础。

据了解,威斯津生物的联合创始人宋相容教授自2013年起就长期从事mRNA药物研发,曾在哈佛大学和MIT从事免疫学和纳米医学相关研究。多年以来,她和她的团队一直坚持在mRNA创新药物的底层技术领域展开研发工作,尝试突破全球专利技术壁垒,并布局自主专利、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授权转移。

威斯津生物科研团队在mRNA创新药技术上已取得多项关键性突破:他们在mRNA序列上完成了两个创新工作,一是在线性mRNA的5′非翻译区(5′UTR),通过创新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结构的5′UTR,构建的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mRNA疫苗中和抗体滴度提高了约100倍;二是创新抗原提呈过程,在mRNA序列上增加了一段称之为免疫增强子的序列,从而大幅提升mRNA疫苗的免疫原性。

在递送载体上,他们设计了系列全新结构的可离子化脂质,突破加拿大公司Arbutus和Acuitas在脂质结构和配比的专利布局,同时布局了自己的国际专利,在美国和欧洲即将获得授权。这一技术路线受到了跨国药企和国内头部企业的青睐,正在推进相关实质性合作。

目前,威斯津生物已成功搭建起预防疫苗、肿瘤治疗疫苗、基因编辑、抗体及蛋白补充治疗以及新型纳米佐剂合计5大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完成了在mRNA药物和纳米佐剂的布局,包括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针对传染病的mRNA预防性疫苗以及针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性药物。据宋相容教授透露,威斯津生物通过短线、中线和长线策略进行差异化管线布局,已开发超20条管线组合。

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由中科院院士、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魏于全教授与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mRNA药物相关研究并在该领域深耕近10年的宋相容教授联合创建。公司聚焦于mRNA创新药物和佐剂开发,致力于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化生物医药公司。

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威斯津生物组织了生物学、药学、免疫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纳米医学、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协同创新,致力于mRNA药物底层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威斯津生物着眼于临床应用,以创新为驱动,构建了“产、学、研、医”协同推进的新药研发和转化模式。团队在mRNA药物研发的三大关键技术:mRNA序列、递送载体以及放大生产上均获得全面突破,并布局了mRNA序列、递送载体和智能制造设备等核心专利,突破了mRNA药物的全球专利壁垒,实现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