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上海分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科创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3-03-13 15: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上海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大大小小的科技型企业以金融滋养,在这片热土诞生、成长。作为上海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银行上海分行扎根于这座城市25年,伴随上海发展,积极融入城市经济金融大环境中,围绕上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区域发展战略同频共振,持续深化“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策略方针,持续加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行业银行”转型,为上海地区科创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与客户共同成长,提供特色化优质服务

作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科创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备受瞩目。近年来,平安银行总、分行高度重视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和赋能。在总行层面,设立创新委员会,牵头风险审批和产品部门,运用“金融+科技+生态”的产品体系和服务平台,构建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中有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的开放银行数字服务生态,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防控金融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能力。在分行层面,以“与客户共同成长”为宗旨,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全场景、全方位”的特色化金融服务。

针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平安银行上海分行积极发挥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优势,聚焦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和外部优质平台,着力以供应链金融方式,加大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针对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除提供传统授信支持外,通过并购融资业务,积极介入企业基于主营业务的产业链横向、纵向并购,跨境并购等,支持科技企业强化主业优势。

截至目前,平安银行上海分行现有科技型企业表内外授信余额281亿,同比增速157%。

建立绿色服务通道、优化风险审批政策支持

面对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始终坚持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推进科创业务的落地,以金融力量支持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

为更好服务企业,上海分行建立了科技型企业融资业务绿色服务通道,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此外,成立了科技型企业贷款评审前置小组、快速审批绿色通道、贷款出账敏捷机制,总分合力,安排专人逐笔紧盯各级审批受理、批复及出账进度,对于流程堵点给予统筹协调疏通,保障服务时效。通过实际服务中得到的反馈,上海分行不断优化放贷流程,目前,平安银行上海分行从审批到放款,花费时间缩短到1-3天。

创新业务模式,赋能产品支持

供应链的畅通稳定关系着科技型产业的良好发展。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优势,构建"星云物联网平台",开创性引入工业物联网技术在特定制造设备中的应用数据,如设备实时位置、电流、开工状况等生产信息,实时监控企业生产运营情况,科学反推客户实际经营情况,合理评估客户资质,从而减少对抵押物、核心企业兜底或第三方担保的要求。

基于以上创新,平安银行还建立了成熟的中小企业信贷模型,支持客户一键申请,无需提供任何佐证资料,极大优化了客户体验。以信贷模型为基础,平安银行已经推出“好链e融”“数字贷” “订货贷”“e保函”及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线上化、模型化专属融资产品——新兴产业贷(专利版),多种方式为中小微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全总行设备已接入 1000 万,承载万亿级供应链及数字金融资产。

物泊科技是国家交通部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单位,主要运输产品为黑色产业链产品。物泊科技基于线下实体物流业务,结合提供免费的运输管理系统,实现了各个钢铁厂家、物流公司与上下游企业、司机间的协作贯通。在详细了解客户情况后,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向物泊科技推出了“网络货运平台-无车承运人模式”,针对物泊科技网络货运平台上的司机及车队长的融资需求,搭建“电商见证宝+平台数字贷”支付结算和融资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审批授信额度6亿元,覆盖货车司机约50-80万户。该项目利用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为货车司机提供全线上化融资服务,真正解决货车司机无贷款融资通道、融资难等问题。

金融服务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重要杠杆,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将持续强化金融手段,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切实将总行支持实体经济“十五条”举措落实落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加快布局新赛道,切实支持央国企、小微、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大在绿色产业、汽车产业链、医药供应链、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投入,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消费振兴贡献一份独特的平安力量。(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