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深、实、细、准、效”是调查研究过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想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在“深、实、细、准、效”上使足气力,下足功夫。这五字要诀逐级推进,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比较系统有序的调查研究体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五字要诀,对新形势下顺利高效开展调查研究实践至关重要。
做好调查研究要把握好“深”字决。“深”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党员干部如果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隔空指挥,喜欢通过电话下指示,热衷于批示文件作指导,如此取得的工作实效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微弱的,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形成一些歪风邪气,群众对此怨声载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已经行不通,唯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才能成功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在拟订调研课题、制订调研方案时认真分析研讨,提出问题清单。这样,调研工作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会有所收获。党员干部只有走出办公室,走出文山会海,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和丰富实践看到在办公室难以看到的景象,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知悉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如实获得第一手的考察调研资料,以便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做好调查研究要把握好“实”字决。所谓“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贪虚功,不务虚名,务人民群众利益之实,务解决问题之实,发扬实干兴邦的精神、坚定做出成果的决心,杜绝空谈口号、扯破嗓子的形式主义表现。党员干部要着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努力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决反对特权享受和特权思想,用真心用真情参与到调查研究实践中,真正地观民情、体民意、察民生,真正地通过调查研究为人民群众解决所忧愁的问题,真正地通过调查研究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做好调查研究要把握好“细”字决。所谓“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调查研究想要有所实效,做“细”是重要保障。调研对象主体既要包括干部又要包括群众,既要包括农民又要包括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军人、个体户等,既要包括青壮年人也要包括老年人,既要包括机关单位也要包括基层组织,既要包括先进发达的地区也要包括落后贫穷的地方,确保调研对象主体的多元化、全面性和层次性。既要听取调研主体的顺耳言也要听取他们的逆耳言,既要请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既要听群众报喜也要听群众报忧,既要听取得的成绩也要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调研对象主体意见的多样性、全面性和辩证性。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握事情的全貌,弄清问题所在,详细地摸清底细,掌握实情,进而提高调查研究的成效。
做好调查研究要把握好“准”字决。所谓“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时候既要树立系统思维和大局意识,全面客观了解实情和情况,又要尽量避免调查行动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防止出现螃蟹吃豆腐现象,吃的不多抓的太多;既要细致深入地掌握情况,又能通过事物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一语中的,不泛泛而谈或夸夸其谈,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在深刻细致把握实情实况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问题的本质,积极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走下去,突出和强化重点,切中要害,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精准调研,如此一来才能不断提高调研水平,切实收获调研成效。
做好调查研究要把握好“效”字决。所谓“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调研中要努力提高工作实效,注重调研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充分利用好调研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仔细斟酌,反复比较,制定实效性、操作性较强,成本较低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举措,大力倡导和发扬钉钉子精神,努力使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上来,把各项工作抓好贯彻好落实好。(绵阳科技城新区 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