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言法语润童心 西南政法研支团开辟校园普法新途径

来源:中国网    2023-04-07 14:48
来源: 中国网
2023-04-07 14: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4日上午10时,下课铃一响,重庆市长寿区江南九年制学校的六年级学生们就匆匆地向仰圣堂回廊跑去。“跑快点,微课堂又要开课啦!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会’知识,我要挨着黄老师坐!”先贤孔子圣像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微课堂徐徐拉开帷幕,欢声笑语给往常清幽雅静的文化长廊增添了几分生机。

岳子钰、邓伊鸿和黄靖雅三位支教志愿者服务的江南九年制学校正在积极落实重庆市长寿区“三声校园”建设规划,致力于让书声、歌声和哨声真正融入学生的自觉成长。三人决定在学校“图书角”和“团队课”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造“小江南”校园法治教育实践微课堂,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到教室外,把法治教育从单调的字面功夫变为多维的即兴互动。微课堂不编固定成员,由各班轮流推荐学生10-15人参加,以“小而精”提升学生参与感;普法角不设固定场地,小课堂开到哪里,校园热点就跟到哪里,以“小而活”激发兴趣引领感;普法活动不设固定内容,时政热点出现什么,课堂内容就讲学什么,以“小而特”保持素材新鲜感。当前,“小江南”微课堂的每期话题,都能成为学生口中的“热搜词”。

谁知道“小宪法”是指哪部法律?“两会”具体是指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邓伊鸿以“两会”为切入,向学生们讲解了宪法宣誓制度和《立法法》的最新修改。岳子钰说,作为政法大学的支教志愿者,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结合自身所长,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十年法治建设伟大成就,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小江南”微课堂将互动趣味之“表”同法治理论之“里”深度融合,实现理念培育之“旨”,让孩子们“玩”中学法,“闹”中求知。江南九年制学校罗永林副校长说:“支教老师的微课堂牢牢抓住了小学生的兴趣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孩子们的法治意识,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年级一班学生白歆辰说:“老师们幽默风趣、循循善诱的讲解,让我感受到法律并不复杂和神秘,它的作用就真切体现在我们身边。”课后,六年级二班学生左钊玮兴奋地说:“猜谜答题、冲关游戏,没想到法律原来还可以这么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积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一名合格的国家小主人。”

长期以来,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贯注重将创新热情和教育实践同服务地学校需求深度融合,不搞“水土不服”的标新立异,和学校师生打成一片,拿出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真成果。研支团先后打造出云端课堂、普法讲堂、爱心邮局、助学基金在内的支教精品项目矩阵,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公平贡献支教青年力量。

岳子钰、邓伊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