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天绘:激光雷达“芯”动能 自动驾驶新时代

来源:人民网    2023-04-20 17:16
来源: 人民网
2023-04-20 17: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合肥4月19日电(周坤)如果问2023上海车展上,哪个关键词最火热?毫无疑问,智能化是其中之一。而最能体现智能化的自动驾驶,则成为各个汽车厂商比拼科技实力的焦点。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眼睛”,激光雷达决定着自动驾驶未来能走多快、多远。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深耕激光雷达领域近20年的北科天绘,凭借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芯片以及众多相关技术储备,站在了激光雷达“舞台”的C位。

以往很多年间,我国激光雷达发展不算顺利,关键产品均需依赖进口。一套激光雷达动辄售价10万美元,一辆进口激光雷达移动测量车则需要上千万元,引进一套激光雷达电力巡检设备也要1000到1500万元之间。

意识到这一点,国产激光雷达企业奋起直追,成立于2005年的北科天绘就是其中的代表。“当时人们对激光雷达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创业的前10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证明激光雷达其实是一个有前途的、有用的东西,要耐得住寂寞,做好技术研发和积累。”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智武说。

随着2015年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领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北科天绘多年的技术积累,在这一新赛道上得以施展。

如果你之前见过自动驾驶汽车,一定会注意车顶上加装的“大帽子”。它相当于“眼睛”,让无人驾驶汽车能“看清世界”。而在北科天绘就是让“大帽子”,变得只有一个成年人手掌大小。

北科天绘CK-128车规级激光雷达。北科天绘供图

北科天绘CK-128车规级激光雷达。北科天绘供图

那么,北科天绘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对激光雷达的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做了创新,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张智武表示,对于最关键的雷达信号处理环节,北科天绘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系列芯片,同时,通过半导体封装工艺,北科天绘使复杂的激光雷达核心模块高度集成化、使组装及测试过程极大简化,在提高总装效率的同时,也减小了设备尺寸、降低了功耗。

不到一公斤的无人机激光雷达、针对电力行业定制的激光雷达电力巡检系统解决方案、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多年来在不同产品线的打磨过程中,北科天绘自主研发了五大类24个型号的激光雷达信号处理芯片组,奠定轻小化、低功耗、低成本的技术优势的同时,对于行业原有的进口芯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替代。

功耗和成本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性能降低。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电子产品最怕热。激光雷达需要在85度的环境下,工作550个小时,才能符合车规可靠性认证。而北科天绘的激光雷达,能够在85度的环境下工作超过1500个小时,达到这一领域的“天花板”。

如今,北科天绘经过近20年的深耕,不仅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而且还是国内唯一的一家同时具备测绘型、导航型两大类激光雷达研制能力的公司。

北科天绘产品在上海车展。北科天绘供图

北科天绘产品在上海车展。北科天绘供图

谈到激光雷达的取胜之道,张智武说:技术、技术、还是技术。未来传感器的发展,无论是 “高性能”,还是“轻小化”,背后支撑的都是技术。这里的“技术”不是指新的科技概念或技术原理,拼的不是智商,而是行业经验、知识积累、眼界和产品逻辑。

这就需要企业紧密结合市场动向,研发并适时推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高性价比产品。“不同于科研机构和院校,企业必须和市场同频共振。”张智武进一步说到。

虽然目前国产激光雷达都尚在发展期,距离规模化及大众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走进位于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的北科天绘,你可以看到,无论是纵向的前瞻性技术布局,还是横向的国际化经营路线,国产激光雷达的未来,一片光明。

(周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