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走进福建:探访山海间的非遗创新

来源:央视网    2023-04-23 17:12
来源: 央视网
2023-04-23 17: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流传千年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如何打造出征服海洋的大国重器?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莆田木雕,蕴藏着怎样的中华文化精髓?被称为“南派布袋戏”的晋江布袋木偶戏,与现代机械创新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福鼎白茶的无限创新应用,我们又能窥见怎样的中华智慧?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非遗里的中国》揭秘吧!

4月22日(周六)20:0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将走进福建,开启大家期待已久的福建非遗之旅!

福建省有14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期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以及影视演员袁弘,将在福建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集结,二十余项福建省的非遗项目一一亮相,让观众大饱眼福、见之忘俗!

在这些令人惊艳的非遗宝藏中,一方水土独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质得以尽显;跨越千年的非遗技艺,也并未尘封于历史,而是在这片“山海画廊、人间福地”上描绘出了璀璨的新时代画作。

  莆田木雕以刀为笔,以木为卷

赋予静止的木头无限的活力

在方寸乾坤中映照千年家国山水

  造船于闽,向海而兴

传承千年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成就了泉州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

也缔造了新时代的百舸争流

制图、调艌料、打灰、艌缝

从一张看不到线条的老船图

到一幅精密手绘福船图纸

其背后是世代传承的中国智慧

也是纵横四海的民族豪气

  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的莆仙戏有两种语言

一种是唱出来的乡音,让乡土方言有迹可循

一种是丰富的肢体语言,一步一景一幕演绎“处处戏台处处秀”

  技术赋能,让非遗“潮”起来

当机械臂遇见布袋木偶戏

精准、多角度地捕捉、还原演员的表演动作

扩充了和观众的互动空间

联合中国歌剧舞剧院倾力打造

兼具技术美学与艺术演绎的非遗秀演

呈现了福建省非遗的创新活力与无限创造力

  一舞一曲,一技一景

诠释非遗之美

千帆过境,扬帆起航

舞者们化身福船航行的千姿百态

尽显逐浪潮头的勇气与坚毅

  在木雕的“微观世界”

廊桥起舞的少女、港口搬货的船夫、酒馆欢聚的少年

明清运河沿岸的生活之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本色天然精采制,纤尘不染鉴其心”

一叶自然自在,一茶入口入心

在广袤纯净的山水之间,采茶少女翩翩起舞

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

4月22日20:00档,让我们走进“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的福建,体验多彩福建非遗文化,感受地道闽地风情,一同见证传统非遗的“高光时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