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曲靖市总工会举行庆祝“五 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并对被命名为 “曲靖市工人先锋号”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扬。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宣威复烤厂(以下简称宣威复烤厂)生产技术室也在受表扬之列。
这个由11人构成的科室,在生产技术创新一线深耕14年,攻克无数创新难关,获得“云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3次,各级奖项25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在行业网站期刊发表文章12篇,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创新活力;薪火相传,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培养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蓝领”工匠队伍,牢牢守住产品“质量关”;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帮助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和增收致富,贡献复烤力量。
图为生产技术室部分职工合照。(李玥瑶 摄)
凝聚力量 以创新驱动发展
多年来,生产技术室坚守创新一线,在生产技术工作中勇毅创新、成果斐然,并通过研究成果转化有效提升工作效能,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创新活力。
为提升成品片烟取样效率,2020年,生产技术室开展成品片烟取样装置研发,将取样效率提升了227.44%,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4万余元;2021年,开展烟叶撕裂度检测方法研究,制定了烟叶撕裂度标准,对各流程进行了规范,将烟叶检测撕裂度变异系数降低了37.27%,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万余元;2022年开展原烟含梗率检测快速制样装置研制,成功研制了一种集制样、称重于一体的原烟含梗率检测快速制样装置,让制样效率提升了227%,每年直接产生经济效益3万余元。
迄今为止,宣威复烤厂生产技术室获得专利6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行业权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2篇,目前开展与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研科技项目3项,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并多次斩获创新创造类奖项。
薪火相传 以传承接力发展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除了科技创新,宣威厂生产技术室还注重延续“传、帮、带”精神,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和技术人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生产技术室技术能手范全伟向青年员工介绍样品特性。(李玥瑶 摄)
2019年,夏春艳入职生产技术室,成为了科室主任杨泽会的第一个徒弟。从近红外到连续流动技术,从物检知识到化检知识,杨泽会倾囊相授,手把手教夏春艳相关工作技能。后来,夏春艳便接过“接力棒”,每当有新员工加入科室,她便带着新员工熟悉工作岗位,帮助他们完善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14年来,生产技术室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创新难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逐渐成长为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图为生产技术室负责人指导质检员进行叶梗分离。(李玥瑶 摄)
2012-2016烤季,为稳定业务外包队伍,提升综合素质,受业务外包公司委托,杨泽会钻进生产线,从电脑知识、质检技能等基础技能开始,亲自指导业务外包质检员提升专业技能。历经11年,终于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质检队伍,保障了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艺过程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乡村振兴 以年华奉献发展
2021年,按照中共宣威市委组织部、宣威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要求,生产技术室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选派了一名优秀业务骨干——付涛,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参与到宣威市海岱文阁村乡村振兴工作中去,帮助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和增收致富。
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付涛挨家挨户敲开了大门,了解每一户人家的经济来源和人员情况,为他们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也逐渐“敲”开了村民的“心门”。在走访基础上,工作队从生态环境入手,开展“厕所”革命,改造人居环境,在宣威复烤厂支持下,为文阁村种植行道树500余株,为村道添新绿。
图为付涛帮助文阁村村民“抢收”刺梨。(李玥瑶 摄)
驻村近两年,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文阁村引进了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式,帮助村民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收入;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节日期间,付涛还去看望村里的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问候和祝福。
“付涛同志总是想在前面,干在前面,用心用情扶真贫、做实事。”提到付涛,当地村委会赞不绝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曲靖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的获得,对我们来说,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在生产技术创新上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绩。”生产技术室主任杨泽会说道。(李正莹 李玥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