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沉淀终玉成,青软华为云数字产教方案大放异彩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3-05-19 10:35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3-05-19 10: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务,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为社会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符合技能人才,打造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深化数字农业、数字医疗、数字工科等基础学科建设,是当前有志于数字产教行业从业者亟需回答的问题。

近日,华为云组织召开了2023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在华为云赋能云分论坛,青软集团CEO郭晓丹以“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数智化”为主题,详细阐述了青软集团联合华为云赋能云激发教育信息化效能、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的案例,为上述问题交上了青软华为云答案。

产业 + 技术,青软华为云蹚出数字产教新路径

据了解,青软集团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无缝衔接,拥有多个区域交付中心、区域组织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华为云赋能云一直基于云基础设施,整合数字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等赋能服务。产教专精与技术专家相遇,这为两者合作打造“数字产教”生态奠定了基础。

2017年,青软集团与华为云赋能云正式牵手,签订合作协议并将旗下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与华为云CodeArts(软件开发生产线)深度对接,前者是一款贯穿本科四年的教学评测练一体化人才培养数智平台,后者能一站式打通软件开发、运维、运行状态的数字化生产工具,两者结合迅速打通了教育场景与数字化工具结合的任督二脉,为高校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2019年,青软集团与华为云赋能云合作深化,加入了华为云云商店,开启了联营联运新篇章,同年发布的“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联营联运解决方案”,将华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其中,使产教融合模式进一步创新。截至目前,该模式已为包括齐鲁工业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起十余所华为云学院及ICT学院,累计服务3万多学生,500多高校及上千家企业。

2020年,青软集团整合华为云“鲲鹏+昇腾”双引擎,研发推出“U+鲲鹏数智平台联合联运解决方案”,联合构建了包括软件、大数据、物联网、嵌入式、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鲲鹏人才培养等课程体系,共同为高校提供产业级实验实训环境及项目案例,助力合作伙伴建设良好的教育产教融合生态体系。

在双方的不断钻研与打磨下,行至当下,共同构建起了以企业(技术+资源)、U新工科智慧云、华为CodeArts/鲲鹏/昇腾/ModelArts为基座,以平台+内容+服务为窗口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融合了大数据实验室、人工智能实训室等多项功能,沉淀出200+课程、2000+实验案例、200+项目、30000+习题库,可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养等多项人才培养需求提供强力支持。

全功率对外赋能,青软华为云方案能力突出

会议过程中,青软集团CEO郭晓丹从特色人才培养、还原应用场景、产业级项目场景化实践教育、前沿技术教学、高校案例、人才培优认证等角度介绍了华为云赋能云与青软集团的落地实践,为数字产教发展绘制了蓝图。

打造数字产教的高地是为了培养与产业数字化需求相匹配的人才,郭晓丹展示了青软联合华为云开发的可全面支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实战和科研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该方案底层融入了华为云CodeArts,在实训室配备了鲲鹏、欧拉、高斯、鸿蒙等沙箱环境和配套的教学课件、实验案例和产业级项目等资源。这些配置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实验实践平台、工程实践平台等,可直接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运用提供支持,用贴近实战的场景,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包括项目规划、部署发布等环节,建立起工程管理意识。

再比如为打通产业环境,真实还原行业应用场景,培养贴近现实的人才,青软集团与华为云开发出了多学科交出融合培养的方式。引入《基于车辆特征分析的套牌车稽查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慧养老系统》《基于ModelArts的工地安全帽佩戴监控》《自动驾驶中的智能雨刷控制系统》等新型领域的真实产业级项目案例,覆盖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安防等多个领域,高效助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青软集团与华为云赋能云也特别重视面向前沿领域的相关人才培养,以AI大模型技术为例,青软通过配备《基于迁移学习的新闻分类》实验,通过新闻分类的行业热点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大模型在特定领域的落地应用方式,掌握使用深度学习框架搭建大模型,以及基于大型预训练模型进行迁移学习的方法。

青软集团与华为云赋能云携手打造的数字产教方案广受好评,正成为高校教培升级的发动机:为西北工业大学打造的新工科创新实验室,帮助其用新兴技术贯穿教学,获得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得多跃升;助力山东财经大学结合专业需求构建具有财经特色的大数据实验室,解决了学院各专业虚拟资产归集问题,让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实现协同创新;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10个方向、11个教室、55门课程、409个实验、38个实训、37项服务,助力其实现了覆盖教“学评测练管”人才培养全流程的能力提升……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断更新升级,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要求人才具备多层次、高水平的素质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产教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软集团与华为云赋能云的合作案例值得参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