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深耕建企信息化!译筑科技浅谈建筑行业数字化高度依赖的基础技术

来源:东方网    2023-05-25 14:01
来源: 东方网
2023-05-25 14: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建筑业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已是行业非常热门的话题,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建筑产业链生态体系已势在必行,但企业的数字化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寻求解决之道成为行业新的难题。

近日,中国工业软件化产业联盟数字营造学会与江苏省市政工程协会联合译筑科技、中亿丰收集整理了10个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软件应用的痛点问题,并邀请多位行业专家在南京通过对话形式分享实践经验,探讨解决方案。

探讨主题内容:

建筑行业信息化高度依赖的基础技术有哪些?

人物介绍

王立武,译筑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架构师。从业建筑业信息化近18年,拥有丰富的建筑行业数字化平台开发经验。帮助国内多家顶尖的建设、施工、设计以及项目管理公司搭建基于BIM的企业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包含:中建八局、中建五局、中建三局、上海建工、中交二航局、中交三航院、光明地产、同圆咨询等。

王立武核心观点:

观点一:中国目前如何解决“BIM之芯”的问题?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是类似于我们做芯片一样去直线突破;另外一种过渡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先向专业的厂商去购买产品,去学习经验,去二次开发,一样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很多技术问题。

观点二:轻量化不仅仅解决的是BIM模型能不能打开、加载、流畅的问题,更核心的是能不能跟管理融合,其实这个场景才是管理者所需要的。

BIM引擎核心的3个要素分别为:几何引擎、图形引擎和物理引擎。

其中最核心的是几何引擎,又称为“BIM之芯”。全世界有几何引擎的只有几大家族的产品,但由于彼此间有利益冲突,所以无法互相开放自己的技术。那么中国目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是类似于我们做芯片一样去直线突破,王立武认为中国几何引擎的落后程度远超过芯片;另外一种过渡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先向专业的厂商去购买产品,去学习经验,去二次开发,一样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很多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做物理引擎的厂商还是少数,等BIM大面积普及以后,会有通用类的解决方案出现。

王立武发现部分行业人员对图形引擎的认知有误区,认为图形引擎和BIM图形引擎是一回事,其实它们的适用场景完全不同。如游戏引擎是图形引擎,但只能承载相对少量的构件及场景,可变化率和动态性也比较低。而BIM图形引擎是有专门的驱动,能够承载大体量、百万级构件或亿级构件及场景,且能够进行动态、多层次的渲染。

经过BIM图形引擎轻量化后的模型可以作为BIM数据载体,能实现信息无损流转,甚至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流转,且能嵌入工程逻辑,实现普通电脑、手机、iPad也可以轻松应用BIM模型。轻量化不仅仅解决的是BIM模型能不能打开、加载、流畅的问题,更核心的是能不能跟管理融合,其实这个场景才是管理者所需要的。而且使用者能按需求加载模型,自由组合不同建模格式,并且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匹配对应的场景。从实际需求出发,再通过各种计算几何算法实现图形引擎的结构化和参数化,基本上就能将轻量化做得非常实用了。

现在的BIM应用已经进入了创新的瓶颈期,当前BIM处于只能看、只能手动关联信息,但无法延伸到数据应用和工程逻辑的阶段,大家都在寻求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希望各家厂商能共同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