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当先!全球最大规模优特钢生产基地一期全面投产

来源: 中国网
2023-06-07 10: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键浇筑、智能化循环水系统、世界最大弧形半径连铸机、优特钢行业规模最大的智控中心、全区域超低排放、绿色花园生态钢厂……

6月6日,在素有“江南一枝花”之称的安徽省马鞍山市,蓝色的天幕上嵌着金光灿烂的太阳。在中冶京诚负责总体设计的马钢新特钢项目现场,一期工程全线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这意味着年产钢320万吨、钢坯315万吨、线卷和大盘卷60万吨、棒材100万吨的马钢新特钢项目一期工程全面投产。

目前,我国优特钢产量占比偏低,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要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制造强国,钢铁行业就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优特钢市场也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马钢新特钢为安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项目是深入贯彻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马钢集团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承接“打造中国宝武优特长材专业化平台公司和优特钢精品基地、成为全球钢铁业优特长材引领者”的重要举措。是宝武稳增长十四大战略工程的一号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冶京诚利用以设计为龙头的总包优势,发挥多年设计积累和经验,着力为马钢建设打造钢轧一体化智慧制造系统,打造柔性、高效的智能工厂。

截至目前,马钢新特钢项目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将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据悉,马钢新特钢项目将建成年产320万吨的优特钢精品基地,产品重点瞄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非调质钢、合金冷镦钢等中高端产品市场。预计项目建成后马钢特钢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优特钢单一生产基地之一,优特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从3%提升至12%,实现高市场占有率目标。有效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钢铁企业转型升级,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的“智造”动力。

据介绍,中冶京诚将多年的钢铁智能制造经验和最新的互联网微服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马钢新特钢项目上运用于智控中心、连铸轧钢、水系统智能集控等项目,“一马当先”建造智能智造样板间。在设计阶段运用BIM等三维设计工具,提前完成道路、外部及车间主管网的设计工作,使得外部管网、道路建设、绿化景观覆盖与工程同步建设,节约施工成本。在绿色化建设方面,助力马钢实现炼钢、连铸、轧钢全区域超低排放。同时打造产城融合的绿色生态花园钢厂,逐绿而行。

从引进、吸收,到集成、创新,以中冶京诚为代表的一大批冶金工程技术公司,经过多年积淀,成功拉动我国钢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助力中国跻身世界钢铁工业设备制造“第一梯队”。

马钢新特钢项目一期工程的全面建成投产,意味着马钢距离成为优特钢精品基地、全球钢铁业优特长材引领者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马钢特钢总体产能规模将达到440万吨。马钢作为马鞍山绿色化、数字化的标杆企业,带动了马鞍山市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全面助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佚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