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则社会稳、百姓安。
近年来,重庆合川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牢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站在确保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口大区定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创新实施“红细胞·微治理”工程,突出强党建、重协商、精治理,做深做细做实基层自治,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合川区群众安全感和平安建设考核连续5年排名全市前列,合川区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一幅幅清晰可见的美好画卷。
党建引领
激发基层治理“内驱力”
党建引领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党建引领下,合川区社会治理共治中心健全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多元参与体系,深入探索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和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协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完善社区治理架构、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扩大社区居民参与、整合社区资源并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和协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在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只要提起李忠良,居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现年78岁的李忠良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此前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被评为过全国劳动模范。虽已退休多年,李忠良始终发挥老党员余热,积极投身推动农村社会事业,以实际行动带领乡亲们积极参与农村社会自治。
大柱村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富龙沟院落一带又是大柱村的中心地带,院落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条件较差、硬件条件不好,富龙沟院子成了钱塘镇大柱村基层治理中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镇党委政府和大柱村“两委”坚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乡村治理、乡村面貌改造升级工作中,老党员李忠良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成为富龙沟院子自治组织领头人,为了更好地规划村庄、院落建设,他多方动员,带领大柱村民修环村路、拆除村内危旧土坯房、水沟改造、创作文化墙、建设生态公园、修建休闲广场等,在他的带领下,富龙沟院子通过民主协商自治,实现了垃圾处理不留死角、厕所革命普惠民生、农废治理循环利用、旧房提升重换新颜、水源整治守护青绿。
像大柱村富龙沟院子这样,是合川区坚持党建引领,强抓“红细胞·微治理”,通过建好“微组织”增强自治引领力,从而打造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品牌,成为合川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成功典范。 近年来合川区坚持党建引领, 致力于让“红细胞、微组织”进入城乡楼院,把党组织、党员的“红细胞”作用发挥到小区、楼栋、院落等每一个治理单元。合川区坚持党员进所在社区,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小区双报到,建立正面激励、负面惩戒双机制,落实“单位+社区”双考核,与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等挂钩,3.4万名在职党员全下沉基层参与自治。同时该区还以“单建+联建”方式,依托小区、楼院、农村院落成立2413个微型党组织,通过议题把关、过程组织、财务监督引领基层自治。
协同创新
激活基层共治“新引擎”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 必须做到‘强基固本、落细落小’。合川区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通过划小管理单元,凝聚基层微力量,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合川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合川区在城镇社区,对无人管理、无专业物管服务的住宅小区和单体楼院,采取单建+联建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小区或楼院治理委员会,有专业物管服务的小区规范成立业委会,组织全体居民开展小区(楼院)自治。在农村地区,按照“共同生活所依、便于组织治理”的原则,根据地域、人口划分自治院落,组建农村院落治理委员会组织村民开展院落自治。记者在双槐镇走访时发现,该镇按照科学性、集中性、习惯性的群众群居特点,参照自然院落、新村、街道、小区、楼幢等标准,重新划小网格化自治单元。如在龙狮村,就划小自治单元40个,在双新社,划小自治单元23个。截止目前,合川区已成立各类治理委员会3926个,先后破除金龙苑老旧小区、梳铺村长五间院子等治理盲区230余。
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人。合川区在推行“红细胞 微治理”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坚强众事众议,让治理主体凝成“一条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以充分民主协商方式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力量。今年6月,清平镇清平社区青城华都一小区(160户)公用下水道大面积堵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居委会召集志愿服务团队与小区的热心业主多次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用小区大修基金进行整治,并选出5个业主代表进行全程监督。经过一番整治,现在小区下水道堵塞得到整治,小区又恢复到往日宁静。
“自己的事,自己管,自己议,这样才能找到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为此,合川区在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中,坚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明确协商主体,将治理委员会成员、户代表、党员、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相关利益方纳入协商主体清单,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等参与协商。目前,协商主体清单已涵盖组织、单位、家庭、个人等4个大项15小项。二是坚持构建协商目录。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重点围绕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以及居民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其他问题,制定简单易懂“白话式”协商目录61条,总共覆盖6个社会领域。三是坚持制定协商规则,创新多方提事、科学分事、协商议事、联动办事、专责监事、共同评事“六步议事”工作流程,依托合川区社会治理智能信息系统研发全民协商线上议事平台,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立议、无事不议”的原则,灵活采取会议、串门、书面、网络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商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目前,合川区已先后开展各类协商2.5万余场次,协商满意度达98%。
合力共治
打造服务群众“新高地”
走进合川区南津街道苟家村,村里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村民房前屋后花草芬芳,鸡鸭在果园里自由觅食……“这几年,我们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家都来动手,垃圾地、柴地变成了菜园子、果园子,看着就舒心。”村民小周说起他们如今的居住环境十分高兴。
停车混乱、小区老旧、物业管理不规范、农村居住环境差等等,作为一个城乡结合的老城区,几年前,合川区南津街道在社会治理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几年经过探索,我们摸索出了'四问于民'的办法,成为我们做实做精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质效得到提升的一个秘决。”南街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
几年来,南津街道在整治停车秩序上,坚持“问需于民”,把脉停车点位“设置、管理、执法”三个关键环节,解决了“停车难、停车乱”等常见的“城市病”,让南街街道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在整治小区物管中,坚持“问计于民”,紧盯“主体、运行、收益”三个核心问题推动物业改革。在改造老旧小区过程中,坚持“问效于民”,深入“资金、形式、长效”三个焦点领域,推动老旧小区涣发新生机。在推进农村院落共治上,坚持“问智于民”,着力“民主、自治、发展”三个目标聚焦,确保基层农村共治共享。
据了解,去年9月,在合川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区委政法委按照“党建引领、政府兴办、专业运营、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群众受益”工作思路,牵头建立合川区社会治理共治中心,将合川区近年来以“五治”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和成效集成。同时,针对群团、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企业、市民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不畅、资源分散、合力不强等问题,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搭建了平台,这也是重庆市首个社会治理共治中心。
共治中心内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工志愿者实践中心、市民参与社会治理中心、企业服务社会中心、群团组织联络中心,主要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研究、发展谋划、体系规划、项目研发等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合川区凝心聚力抓创新谋善治,打造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合川样本”,为更好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新路,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