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为底人文为彩,新型低碳水泥材料助力青海国艺工坊建设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3-06-09 17:39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3-06-09 17: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10月18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我省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健全生态旅游发展机制、推进实验区和风景道建设等8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这8项重点工作,其中就包括实施好非遗记录工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加强非遗工坊建设等。在青海各地,手工技艺类非遗资源成为市场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设立3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间接带动从业人员约10万人。

据悉,在加强非遗工坊建设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同样于细节处彰显了对绿水青山的承诺。其中,坐落于海拔3100米高寒地区的重点项目第十三国艺工坊的建造就第一次使用了新型低碳材料——碱式硫酸镁水泥。相较于普通水泥,碱式硫酸镁水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可降低90.3%,每公顷使用碱式硫酸镁水泥的建筑所降低的碳排放约等于青海地区每公顷杨树116年的固碳量,具有优异的减碳环保性,其制备过程更是以盐湖提锂、烟气脱硫产生的废料为原料之一,变废为宝,能够解决传统水泥产业高污染、低产能且生态污染严重的痛点。

(图为建造中的国艺工坊)

“处理好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生态永远成为青海旅游的底色。”对于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如何做好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和谐与平衡的问题,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这样回答。

“一方面把握好‘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注重制度创新、总结和完善,培育中高端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让绿水青山永远成我我们的优势和骄傲。另一方面把握好‘国际’,坚持国际视野,健全国际标准,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国际服务,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推动旅游服务国际化、标准化、数字化,切实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在未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青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省文化和旅游厅也会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新型低炭材料为底,以非遗传统工艺为彩,让生态永远成为青海旅游的底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