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综合管理作为医院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在协助完成医疗和科研任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以“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创新服务,全力打造集安全、智慧、高效、节能的医院后勤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华西级医疗、酒店式服务”,让居民“大病不出区”,健康有“医”靠。
创新后勤综合管理 助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医院后勤综合管理是医院管理链中的重要环节,大至基建维修、设备维护,小至患者引导、标本运送等,包罗万象。科学合理地管理好后勤工作,能保障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从1943年建院初期只有10张病床到如今占地面积137亩,规划床位1500张(开放床位1100张)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管理面积和接诊数量呈几何倍上升,原有后勤管理团队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挑战和医患的新需求。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党委书记万美华表示,“针对医院后勤管理的难点、痛点、堵点,我们积极探索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综合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运用智慧化方式、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创新打造了后勤‘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为医院实现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您好!我帮您看下在哪个科室就诊。来!请左转上一楼二区……”在医院的一楼门诊大厅可以看到导医正在耐心地为患者们进行指引。据万美华介绍,“结合医院的特点,我们建立预检分诊、导医咨询、导梯司乘、诊室辅助等全闭环指引服务流程,确保患者就医便利。在儿童节、国庆节、春节、护士节、医师节等节日,还对院区进行氛围布置和开展各类线下活动,在满足就医需求的同时,也注重对医患的人文关怀,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心的诊疗服务。”
“就医环境温馨、舒适,挂号、看病都很方便。”秦女士在双流已经居住了十余年,一大早她就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她告诉记者,“之前在老院区,医院的氛围及拥挤的环境都让人感觉比较压抑。来到这里就医体验则完全不同,除了专业的医疗技术,院区也干净整洁,还有导医细心的引导,整个就医过程让人舒畅。”
创新引领智慧赋能 助推医院管理水平跃升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医疗服务正在从“信息化”迈向“智慧化”,各地也逐步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记者在医院大楼的天花板上发现有“神秘的小箱子”悬挂在轨道上有序移动,“这科技感十足的小箱子正是我院投入使用的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它们每天为医院提供约1200次‘标本运送、物品药品运送、报告发放’的一站式中央运输服务。”万美华表示,“医院还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打造集报事报修、总控调度、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枢纽,为医院提供安全高效的智慧后勤管理。同时引入导诊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各类智能终端设备,让不同的服务场景呈现更多惊喜和改变。”
通过推进智慧化建设,医院后勤工作也从最初的应付式维修跑、冒、滴,到如今的事前预测、过程管理、事后评估、持续改进的后勤一体化综合管理,实现了服务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还降低了医院能耗支出。医院后勤管理服务也荣获“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匠心案例 (管理类)”荣誉,并获得成都市2022年度节约用水工作先进单位。
今年6月是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医院的安全生产也显得尤为重要。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创新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三级体系,将院级领导督查、职能科室监管、后勤团队执行的工作层级与后勤服务服务公司工作层级并行,不断提升安全管理防控能力。同时定期开展全员安全主题培训及演练,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医院安全生产。
2022年,医院门急诊量140.9万人次,出院人数4.9万人次,手术台次2.2万,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均低于基准值,并远远低于同级医疗机构水平。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创新打造后勤“一体化”综合管理的真实写照和管理成效。接下来,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将继续推动这一全新模式向智慧化发展,进一步加快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大服务”的新格局,全力打造区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黎澎)
编辑:史建喜
(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