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因疫情延期的2021-2022(第七、八届)人民好医生典礼暨《2021-2022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发布仪式上,61位荣获年度人民好医生称号,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荣获“《2021~2022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年度人物特别奖”,在会上,黄晓军所长分享了他的35年从医心得。
人民好医生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原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左)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右)颁奖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向往能成为一名医生。1987年,我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工作,从那以后到今天的35年间,就正如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所描述的:“年轻的医生在职业生涯的刚开始,治一种病用20种药”那样一个初出茅庐,到今天,也终于“努力用一种药来治20种病”的满头华发,在这看似巨大变化的背后,未曾改变的是,从一开始作为临床医生我对患者的痛苦——来自内心的感同身受和出自天然的责任,我对医学救治的医者仁心和科研探索的赤子热情。
从2000年,我们为第一位患者做了当时被认为是国际禁区的半相合骨髓移植,到2021年,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一万例,成为亚洲唯一达到此里程碑的医学中心,到去年,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位77岁高龄患者的骨髓移植,再次开创了亚洲最高年龄的移植纪录。2014年,欧洲骨髓移植协会发文称我们团队的半相合骨髓移植为“北京方案”,此后陆续输出到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北京方案”已成为我国首位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式,全世界超过一半的半相合方案在用,它改变了世界医学曾经的半相合供者“不可应用”的观念,基本解决了骨髓来源困难这个世界医学难题。
这些年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大给科技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临床方案的每一次原创突破,都来源于临床医生唯一的初心——那就是:“生命至上,千方百计让患者活下去”。
35年来,在充满了不确定的科学探索之路上,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其路漫漫、上下求索”之心,感谢各位评委、各位同仁的对我的支持和认可,给予我不忘初心的奖励;由于我从事的是恶性血液病的科研和临床,几十年来的每一天,我经常需要面对重症患者带着绝望来见我,然后在人民医院重见生命的希望。我深深认为,医学所有意义就在于回应患者的痛苦,我想对我的患者说:感谢你们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对我们医生的信任和配合,让我一次次见证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也给了我思考的力量,我将继续用勇气、责任和担当去做一名有温度的人民好医生,去陪伴、去治愈、去帮助、去安慰。
据悉,本届公益活动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人民好医生组委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杂志社、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北京亦城合作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其中,人民好医生公益项目自2012年9月份开始,通过跟诊团记者们亲临医院门诊及手术一线,与专家一起出诊(跟诊)的形式,记录挖掘出了一批医疗战线上德技双馨、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医生”。目前,“人民好医生”项目从2015年发布《2015人民好医生跟诊记》(首届)起,已经发布了八届跟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