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315万人已“登陆”月球

来源:新华社    2023-08-14 14:44
来源: 新华社
2023-08-14 1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3年7月22日,我国载人登月火箭长征十号的主发动机又完成了一次点火试车,验证了载人登月火箭飞行任务对发动机的全部要求。而此前一天,已经有315万人抢先“登陆”月球——7月21日,由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与欢乐世界休闲竞技手游《蛋仔派对》联合发布的《贝贝的太空梦》场景地图正式上线。

截至8月10日,由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和网易《蛋仔派对》联合发布的两张场景地图——《贝贝的太空梦》、《贝贝的探月之旅》已有786万年轻用户游玩体验,完成了月球漫游。

除了场景地图和定制游戏皮肤,以参与深空探测项目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芶盛为主角的系列科普短视频《贝贝的登月日记》也一并亮相,使用户在“沉浸式”体验之后,能够接触“硬航天”内容。这些与未来登月有密切关系的月球地理和环境知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迷你知识库”,在为后续发布的系列场景地图提供引导的同时,也能寓教于乐,让年轻人通过游戏唤醒内心对太空世界的向往之情。目前系列科普短视频《贝贝的登月日记》全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1300万。

为航天强国筑牢科普“底盘”

当下,科技馆、天文馆的热度与日俱增,守到半夜抢一张科技馆门票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共同经历。但与数字文化产品相比,线下航天科普展触达用户的空间终究有限,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全年参观人次为5000万级别;但在游戏世界里,以《蛋仔派对》为例,仅日活跃用户就达到3000万水平。这些数据反映了人们对于互联网产品的热情和需求,也为科普提供了新的数字化场景。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

数字文化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科普形式。以《蛋仔派对》为例,在多人搭档配合的玩法加持下,既适用于交友,也是熟人社交场景。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每一位玩家都成为科普作品的传播者。

航天大国的共同选择

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未来。利用流行数字文化产品传播航天科普,早已成为航天大国的共同选择。

比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与《愤怒的小鸟太空版》合作,希望借此让公众了解其小行星探测计划,后者为此设计了模仿太空环境的新玩法。欧洲航天局则与游戏公司合作开发过火星主题的太空探索游戏。事实上,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具有娱乐性质的电子游戏《SpaceWar》就是太空题材。

过去曾是简陋的画面、程序化的游戏流程,今天随着数字技术进步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数字文化产品以更丰富、更有效的形式连接年轻一代和航天知识。在本次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与《蛋仔派对》的数字科普探索中,年轻的“蛋仔”们也有机会在航天强国的宏大叙事中加入自己对于太空、月球、宇宙和未来的理解与仰望,寄托普通年轻人的探月梦。

深空探测项目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芶盛受邀担任此次科普传播活动的专业指导。这位每天与科研仪器打交道的专业研究人员与《蛋仔派对》的数千万玩家,就这样因月球而结缘。

芶盛指导了游戏地图的设计,在网络时空里创新科普探月知识;还通过视频将航天常识与网络游戏有机融合,探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形式。

为了避免科学差错,芶盛对每一个月球元素的位置进行了核对。在一张插图中,插画师曾在月球阴影区画了一座山,但在月球上此处地形本是低洼平原。芶盛指出了这个细节,“永久阴影区是由于撞击,在较深的撞击坑底部才存在”。最终这处细节得到完善。

通过打磨细节,科学家以严谨态度确保玩家准确了解科学知识。

“地图剧情完善,建筑优美。无数人想要登上太空,遥望灿烂星河,终于在这张地图中实现了我的太空梦。”用户留言说。

宏大叙事融入年轻人娱乐日常

科学普及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优质丰富的科普内容,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进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文化内容和形态,极大丰富了文化样态和业态,也大大提升了文化传播有效性。数字技术伴随着年轻一代成长,更为年轻人所“喜闻乐见”。

为配合此次科普合作,《蛋仔派对》也在游戏内建立了一个虚拟的“月球基地”。在游戏主城蛋仔岛里,用户可以乘坐火箭前往分主城——“月球基地”去寻找贝贝的记忆碎片。游戏探索的设置让用户通过打卡、收集等趣味互动潜移默化了解探月小常识。探月的宏大叙事,就这样融入年轻人的日常娱乐之中。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不断取得崭新的科研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如今,80后、90后正逐渐成为航天科研领域的中坚,00后也将拿起接力棒。

被尊称为中国航天“大总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曾说:“年轻一代充满激情,工作认真,学习能力强,他们将为中国航天工业的未来做出巨大贡献。”

接力太空“中国梦”,离不开全社会尊重科学、尊重创造,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索氛围,让年轻人不断了解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树立航天报国的家国情怀,参与到太空探索的伟大事业之中。

谁知道呢?一个个普通年轻人的探月梦,也许就会在明天照进太空现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