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街走巷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三尺讲台上用专业温暖童心。怀揣助力山东非遗民艺的传承发展和暖心支援乡村美育教育,临沂大学音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循声觅道 临大知音”乡村振兴实践团兵分两路,开启菏泽非遗民艺调研之旅和临沂费县美育支教之行,广泛组织乡村留守儿童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定文化自信。并为两地带来了青春的音乐盛宴。
用“传承之笔”,为青春“构图”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为赓续非遗文化薪火,实践团来到菏泽巨野县围绕“两夹弦”“山东南派琴书”和“剪纸”,通过采访民间非遗艺术家代表、跟随艺术家们学唱、观赏民间非遗演出、助力非遗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实践调研。
剪刀翻飞,镂空立体的窗花便跃然纸上。实践队首先来到了菏泽市非遗建制项目传承人常凤灵的工作室。在采访中了解到常奶奶自幼便喜欢剪纸,经过40多年孜孜不倦的求学和摸索,开创了全新的剪纸方式,即先用白色熟宣纸对照图案裁剪成型,再拼贴并以工笔技法上色。如今,她的工作室中每年都有上千人前来学习剪纸文化。常奶奶表示,青春力量是传承非遗文化的关键!希望剪纸文化能进校园、进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之美,让传统文化活下去。
图为实践小队来到常凤灵工作室学习剪纸
在采访“两夹弦”老艺人郝为保爷爷时,他用十分骄傲自豪的语气拍拍胸脯说:“这些弦类乐器啊,谁那里的都没我这儿的全!”。
图为小队成员学唱两夹弦
山东南派琴书演员毕雪玲奶奶一手拿着琴竹敲扬琴,另一只手里快板配合,向同学们展示琴书说唱。毕奶奶告诉大家,山东琴书发源于菏泽,采用山东方音表演,脱胎于民间的“小曲子”联唱,所用唱腔曲调十分丰富,约有曲牌二百多支,故也叫小曲子。
图为实践小队跟随巨野县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团下乡演出。
盛夏向美支教行 美育点亮童心梦
“奔跑吧,骄傲的少年!年轻的心里面,是坚定的信念!”实践团依托菏泽“小荷学堂”和临沂费县“红领巾小课堂”,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寓教于乐,将安全教育、乐理知识和非遗文化传播等通过古韵赏析、妙剪生花、安全歌儿改编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小朋友们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加强安全意识,在美育浸润中感悟美、认识美、体验美、表现美。
寓教于乐温童心
为筑牢小朋友们的安全防线,提高安全意识,实践队结合专业所学,开设了特色安全教育课程。先以趣味游戏引入,充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带领小朋友们围绕防溺水措施的“七不”“两会”、如何预防溺水、如何辨别溺水、发现溺水如何解救等内容,将熟悉的儿歌进行改编填词和学唱,引导大家不做暑期的“孤泳者”。实践团队还特意剪辑了近几年发生的溺水事件的纪实视频,巩固溺水在孩子们的危险意识。随后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急救课,模拟落水者,教授小朋友们急救措施,并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寓教于乐,积极引导大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祖国的花朵的安全绽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育教学润童心
实践队成员对“小荷学堂”的小朋友们进行了音乐基础摸底调查,了解到当地缺乏音乐教育。根据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当地小朋友开展了简单音高模唱训练、基础乐理知识讲解、大型艺术党课《渊子崖》《沂蒙史诗》赏析、学唱《沂蒙山小调》等动听的红色歌曲和柳琴戏身段表演等课程,激发小朋友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在小队成员的帮助之下,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旋律中感受音乐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室中传出的嘹亮的歌声,展现了小朋友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自信,以及心向党、跟党走,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决心。
音乐汇演乐童心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两场精彩的文艺汇报演出收尾,特邀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团出演。古朴特色的唱腔、清澈稚嫩的童声、昂扬向上的青春之声汇聚一堂,缤纷闪耀。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孩子们勇气爆发、挑战自我的成长历程。从扭捏羞怯、害怕展示到自信大方、争先恐后上台表演,美育让孩子们越来越出彩、夺目。
“艺”心传承非遗民艺,美育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也为乡村儿童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时代发展,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教育振兴相结合,在实践中锤炼青春品格,在行动中践行青春使命,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寻脉-晓声-筑梦-同行,临大知音的故事,未完待续!(葛庆 李想 韩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