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绣登上米兰时装周,凭什么?

来源: 云南网
2023-09-25 14: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地时间9月23日下午,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云南楚雄彝绣成衣系列发布会在意大利米兰如期举行,千年彝绣作为代表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登上米兰时装周舞台。

  彝绣登上米兰时装周舞台

伴随着幻彩的灯光和动感的音乐,40套缀饰彝绣非遗元素的跨界时尚服装服饰闪亮登场,演绎了一场经典与时尚共融的T台走秀。无可比拟的时代感、高贵感、艺术感,引人入胜,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

  彝绣登上米兰时装周舞台

这是楚雄彝绣继走进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舞台后,再次走进世界四大时装周。这项指尖上的古老技艺,何以从“深闺”走向“国际”?“非遗”元素跨界时尚服装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创新,让传统文化滋养美好生活

楚雄彝绣是中华大地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生动的载体之一。指尖飞舞,薪火相传,一根小小的绣花针与彩线完美融合,让楚雄彝绣之技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传承了1700余年。

在楚雄,彝家人常常骄傲地说“彝家女子会拿针就会刺绣。”在浩若烟海的彝族文化宝库中,彝族刺绣成了彝家儿女引以为傲的指尖技艺。

  绣娘刺绣

“彝绣是小时候妈妈绣在衣服上明艳的花朵,是长大后一家人赖以生活的手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牟定县青年彝族刺绣创新协会会长金瑞瑞说,“到我这一辈,彝绣已经传承了八代,深深植入家族血脉。”2014年,金瑞瑞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接力传承指尖艺术,致力于彝绣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带领1000多彝家绣女走上增收致富的锦绣之路。

金瑞瑞只是楚雄州5.7万名绣娘中的一个。在楚雄、在云南、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绣娘从事着刺绣工作,向世界传递着古老、向上、阳光的东方美学,在守望、创新、向美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彝绣技艺代代相传

保护好、传承好是发展好的基础。2009年,楚雄彝族刺绣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楚雄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省队”到“国家队”,楚雄彝绣的传承与保护迈上了更高的台阶,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不断碰撞,让楚雄彝绣走上了更大的舞台,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真正从传统手艺变成了文化产业。近年来,楚雄州发挥楚雄彝族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优势,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在州委宣传部统筹推动下,深挖彝绣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和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建成全国首个彝绣产品交易中心,为全国民族刺绣产品研发生产、集中展示、线上线下交易创建了一个示范平台。楚雄州出政策、真投入、重创新,推动楚雄彝绣走出了一条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文化产业创新之路,让千年非遗书写“指尖新的传奇”,谱写和美共生新篇章。

做足“指尖文章”,推动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振兴

蓝天白云下,喂着鸡、带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用手中的一针一线,绣出诗和远方……在楚雄州,彝家女子世代传承着指尖上的艺术——彝绣,用双手绣出既美且富的新传奇。

  彝绣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楚雄州做足“指尖文章”,组建由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创意研发推出“遇见楚雄”“绿羽仙踪”“福来云往”三大系列彝绣文创产品,打造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的“彝绣园”,推出体验彝绣传承精品线路的“彝绣游”,形成从开发端到市场端的完备产业链。推出银行专属贷款“彝绣贷”、保证纯手工绣品的“彝绣保”、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以楚雄彝绣为代表的手工刺绣标准,打造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的“彝绣识”,量身定制彝绣手工刺绣行业标准的“彝绣标”……这一套组合拳为楚雄彝绣产业破解了难题,把彝绣之美擦得愈发闪亮。

  楚雄永仁彝绣作品

政策活,样样新。楚雄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全州103个乡镇建设的彝绣车间,在1105个村委会(社区)建设的彝绣作坊,楚雄州如今形成遍布城乡的彝绣非遗文化新空间,打造出家门口的“幸福产业”“温暖产业”,带动农村万千绣娘“吃文化饭、走致富路”。

下足“绣花”功夫,千年彝绣魅力绽放

“中国云南楚雄彝绣发布会在米兰时装周举行,集中发布40套缀饰彝绣非遗元素的跨界时尚服装,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登上本次米兰时装周,为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打开了新的窗口。”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自豪地说。

  精美彝绣产品

从千年走到今天,从一个乡村小舞台走到国际时尚之都,这是楚雄彝绣由原生态到国际化的嬗变。一路走来,楚雄彝绣生动而具体地诠释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现代的”深刻内涵。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楚雄州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下足“绣花”功夫,通过深化沪滇、闽滇文化合作交流,传承千年的楚雄彝绣自信从容地迈上“走出去”的快车道。楚雄彝绣从楚雄到北京、到上海,再到纽约、到米兰,登上国际T台……传统与时尚碰撞出绚烂火花,尽显民族服饰国际化的无限潜力和巨大市场空间。楚雄彝绣迈出了向国际化、高端化、产业化、时尚化进军的坚实步履,也展示了中国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精美彝绣产品

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 楚雄彝绣“绣”出亿元大产业。2022年楚雄州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人民币,全州5.7万名绣娘人均年收入增加3180元人民币,带动1200多名残疾人绣娘就近就业,楚雄彝绣成为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产业、温暖产业。

云南网通讯员 赵文丽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郭小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