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智运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 国际在线
2023-09-28 16: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第二批主题教育拉开序幕,国资央企陆续召开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如何总结运用好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经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

中储智运作为中国物流集团旗下的全国性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将主题教育同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突出理论学习、调查研究、价值攻坚、实干奋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一批主题教育各项任务,凝聚了强大思想动力、行动合力,为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学促干 以思想之旗引领航向

从今年4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储智运党委将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落实“八个到位”计划清单和《基层党组织提质跃升专项行动落实计划》及《中储智运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

原原本本学,是掌握科学理论的必由路径。中储智运党委带头紧扣原文原著逐字逐句、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同时,借助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分专题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交流研讨会、领导班子(扩大)例会开展“每周一学”等方式突出重点推进学习。

创新方式学,就要坚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中储智运党委创新主题教育学习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好OA“每周一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题教育专栏”等栏目,以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展示关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重要指示批示、文件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热情高涨,在公司内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深入调研 破解发展难题

调查研究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中储智运党委将主题教育同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深入融合,围绕中储智运2023年度“智能配对与数字供应链”大会战总体目标,结合领导班子调查研究联系机制,班子成员牵头确定课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

目标如“标靶”,有目标才能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突出目标导向抓统筹。中储智运统筹事关中储智运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调研、推动新经济新技术的前瞻性调研、破解当前发展瓶颈的对策性调研、加快重点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开展总结经验做法的解剖式调研,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察实情、定目标、谋未来,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成效。

目前,已形成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4篇。

检视整改 加强“三风”建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抓好主题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追着问题改。中储智运党委严格落实中央企业主题教育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精神,加强检视整改,加强“三风”建设。

弘扬清廉之风。中储智运选用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揽镜自照、防微杜渐,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等重点,制定并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手册,并就部门人效、营销奖励政策等开展工作审计。

大兴务实之风。围绕“大会战”,中储智运深入基层班组和作业环节,检查整改,重点优化了智能配对等相关内容,智能配对率显著提高。

长吹服务之风。中储智运关心关爱货车司机群体,持续推荐“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工作,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困难帮扶、送清凉、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为货车司机提供立体服务,同时,不断深化“红运”党建与社会责任品牌建设,激发车轮上的“红色”动力。

真抓实干 以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用工作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主题教育才能学得深、悟得透、做得实、效果好。

中储智运党委把高质量发展成果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中储智运锚定年度“智慧物流平台创新发展、精心打造数字供应链”等九大任务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打造以数字供应链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服务体系。

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主题教育,学思想,见行动,强化履职担当意识、干事创业精神,夯实知责担责的硬作风、知重负重的精气神,在公司上下形成了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中储智运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筑牢了固本培元的思想根基,激发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热情,砥砺了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涵养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坚定地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

下一步中储智运党委积极总结第一批主题教育学习经验,把握主题主线,做好第一、二批主题教育衔接,将持续抓实抓细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智能配对及数字供应链”大会战工作及红运各项工作,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吴越)

 

(吴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