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首届“稻田文化节”盛大开幕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3-11-09 14:27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3-11-09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三门县,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地方,近日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稻田文化节”。本次活动以“激活乡土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将稻田与艺术、生产、生活有机融合,让广大参与者感受到乡村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1月4日,三门县首届“稻田文化节”在横渡镇盛大开幕。活动现场,人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以稻田为媒,以文化会友的盛事。本次活动由三门县人民政府主办,三门县委网信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县资源能源集团公司、横渡镇人民政府承办。浙江大学新农院和试验站党委书记王建军,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综合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伟忠,中国改革报区域观察编辑部主任徐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周衍平,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昌明,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孝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锋,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赛区首席代表杨关,天尚集团乡村事业部总经理鄢军等领导嘉宾和来自省市县的近百名干部、专家、艺术家等齐聚一堂,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

在开幕式上,横渡、亭旁、花桥等乡镇作为代表,对乡村旅游路线进行了推介。他们用最淳朴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乡村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来自三门各地的10名小朋友,化身小小艺术家,创作了10顶图案、主题各不相同的彩绘草帽,赠予在场的领导和嘉宾。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给现场带来了许多欢乐。

此次“稻田文化节”的一大亮点是国际米食味三门创新中心签约仪式。作为全球大米领域高等级评定赛事,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已有25年历史,有着大米届的“奥运会”之称。此次,其与横渡镇联合成立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助推“横有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升横渡乃至三门农产品的知名度。这一举措无疑将为三门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一顶巨大无比的草帽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并上前合影留念。这顶草帽高约5米,宽约4.5米,素胚制成耗时一个星期,重达一吨。现场的艺术家团队正在对它上色加工。这顶草帽的创作者表示,这幅画是梵高的《星空》,他们根据他的作品来烘托乡村美术馆的气氛,并希望用这个大草帽来宣传和促进三门非遗草编的传承。与本地的画家及一个工作室团队协作,还能与乡村美术馆的国画、油画和摄影展现场创造互动。这样的巨型草帽画无疑为整个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摄影:望潮客户端记者雍昕

除了这顶大草帽,现场还有不少由稻草制成的雕塑、摆件,共同组成了一次稻田艺术展。这些稻草制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黄色的稻草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让人感到无比舒适。这些稻草制品不仅为整个活动增添了艺术气息,同时也展现了当地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开幕式上,浙江大学新农院和试验站党委书记王建军表示:“浙江大学新农院已通过艺术改造让许多乡村实现蝶变,接下来,我们将联合有关机构,从策划、设计到投资运营、品牌传播、流量导入等,为三门的乡村振兴赋能。”他的发言展示了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对三门未来发展的期待。

活动的最后,三门县委书记陈曦上台致辞,并宣布三门首届“稻田文化节”开幕。他希望各位领导、嘉宾能一如既往关心三门、支持三门,为三门农文康旅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他也借此契机,激励农创客团队继续创新创造,用新技术、新理念,让三门这片土地生金生财。

  摄影:望潮客户端记者雍昕

当天,除了主会场的活动外,还有晒秋大赏、共富市集、非遗草编体验、农耕农机展、十里红妆巡演、花田喜事音乐会等活动板块分散在场馆四周和东屏村、岩下潘村等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其中。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三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游客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三门旅游产业聚焦“鲜甜”,立足本地文化历史与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全景式旅游体验。“稻田文化节”充分整合文、旅、商、农等资源,全方位展现了三门“农耕烟火”“诗意栖居”的山海魅力,将进一步擦亮农商文旅产业金名片,助推形成“共生、共荣、共富”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本次“稻田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三门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将艺术与农业相结合的方式,激活了乡土文化,赋能了乡村振兴。这种以文化为引领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文:付维、刘合佳)

 

(付维、刘合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