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被“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成果集《科技之魅》”收录

来源: 中国网,
2023-11-13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成果集《科技之魅》”正式对外发布。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绿盟科技集团、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申报的“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凭借前沿的技术创新与便捷高效的数据安全共享,被收录于《科技之魅》关键技术组。

隐私计算赋能平台建设与数据流转

  隐私计算赋能平台建设与数据流转

当前,全球生物安全局势严峻,生物安全正面临巨大威胁。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面向重要高致病性病原菌及新冠、流感等病毒数据。针对生信数据的高敏感性,及其需要在受保护的前提下跨域流动,在不同实体之间进行分析和共享的需求,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基于国产可信硬件的隐私计算方案建设,可以将高价值生信数据和程序安全可控地开放对外使用。在此过程中,通过前沿密码学、机密计算、区块链等数据安全技术,有效保障平台参与各方数据机密性和计算结果的完整性,高效便捷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前提下的数据共享增值。

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全流程监控。通过哈希、签名等密码学技术,对关键流程进行各方不可否认的存证,并提供科学数据链颁发的全网唯一区块链证书,以确保数据权益。

作为当前我国科学数据领域,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对具有数据风险保护要求的科学数据进行“可用不可见”的应用实践,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为解决数据安全、数据确权等长期困扰数据流通利用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破局数据孤岛困境,助力产业升级

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通过应用隐私计算技术,可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安全共享,为生物医药领域研发人员提供高效、可信的生信数据分析服务。这将有助于打破当前生物医药领域存在的数据孤岛困境,赋能跨机构、跨平台、跨领域生信数据交流合作,激活数据要素流通发挥倍增作用。数据跨域安全流通将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落地,推动生物医药产学研联合、实现产业升级创新发展。

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采用国产可信硬件与国密 SM系列密码算法,可以有效保障平台中生信数据与计算程序的数字权利完整性,助力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进步。

不断触摸前沿科技发展脉动

共筑数字安全未来

据悉,“2023年领先科技成果发布展示活动”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两项重要活动,旨在引领科技前沿创新,倡导技术交流合作,多年来对世界互联网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影响,已成为促进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自2017年起,绿盟威胁分析溯源系统(NSFOCUS TAT)、绿盟威胁和漏洞管理方案(NSFOCUS TVM)、绿盟智能安全运营平台(NSFOCUS ISOP)、绿盟安全信息库解决方案(NSID)等产品与解决方案,连续四年成功入围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获得了来自国家与产业的高度认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