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三项机制” 维护稳定大局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3-12-05 10:22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3-12-05 10: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榆林市米脂县

近年来,米脂县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发挥各方资源力量,纾解群众矛盾困难,率先实现中省交办三批信访积案“双清零”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出和谐稳定良好环境。

健全领导机制,织密组织网络。一是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及时调整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镇街单位落实工作格局。建立县级领导坐班接访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在信访接待大厅接待来访群众、协调解决问题、带头化解案件。二是县镇两级联席互动。建立米脂县信访联席会议和9个镇街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县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判形势,分解任务,明确要求,督办落实;镇街联席会议及时跟进县联席会议分派任务,细化方案,强化举措,狠抓落实,解决问题,形成县镇上下联动、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三是五级五长群防群治。建立城区“片长-社区长-网格长-单元长-楼层长”和农村“片长-分片长-村长-组长-中心户长”网格化管理机制,9000多名五级五长分级负责做好政策宣传、民意反馈、矛盾化解、群众服务工作,做到矛盾纠纷快排查、快上报、快调处。

二、健全受理机制,规范正常秩序。一是领导包案一包到底。建立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县级领导包案机制,实行1件疑难信访案件1名县级领导包抓、1个部门镇街具体负责,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问题、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确保信访积案实现“案结事了、息讼罢访、事心双结”目标,中省交办27件信访积案圆满化解,在全市率先实现“双清零”“零倒流”目标。二是社会救助多元解困。制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为重点的基本生活救助,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为支撑的专项社会救助,以急难社会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救助体系,加大疑难信访问题专项救助力度,有效保障信访群众困难问题。三是打击违法有力震慑。建立公安牵头、综合研判、依法惩处违法信访行为依法处理机制,对依法依规处理到位、解释到位、劝导到位仍闹访、缠访的人员,予以严厉打击,狠刹执意越访、恶意非访、群访施压、以访牟利等歪风。2023年查处涉访违法案件2起,治安拘留2人,实现“打击一人,教育一片”效果,有力维护了依法信访、依规信访秩序。

三、健全调解机制,实现源头治理。一是村级“和事屋”源头化解。各村设立“和事屋”,结合低保评定、冬春救灾等工作,吸纳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共同研判,建立和事体系,确保群众遇事有人管有人调,商事有结果有答复,结事有评议有公论;坚持灵活简便原则,因人因事因地制宜,高效快速处理、解决邻里之间小矛盾、琐碎事,及时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不稳定因素就地化解,实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避免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二是镇街“和事堂”公平调处。全县设立9个镇街“和事堂”,统筹镇村两级干部、派出所干警、司法所干部、法律顾问、社会工作者和“两代表一委员”等力量,建立“五位一体”调解模式;严格设置工作程序,建立信访事项化解台账,事事记录,步步签字;严格按照“一事一案六公开”原则,做到公开调查、公开事实、公开政策、公开评理、公开处罚、公开回访,接收群众来访诉求后,第一时间组织工作组展开全面排查,深入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和事发现场公开说事,对村“四支队伍”、乡贤代表以及事件知情群众和当事人双方展开调查,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组织业务干部、专业人员合力研判,根源入手,对症下药,结合诉求形成调解方案,确保实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事心双解目标。三是县级“调处中心”终端了结。依托县信访接待大厅建立“调处中心”,信访部门与纪检监察、政法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建立协调联动机制,邀请律师参与重大矛盾纠纷调解,实现县级调处力量横向整合,推动矛盾纠纷“一窗受理、集成办理、纪检监督、依法终结”。依托县“调处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建立集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道德建设为一体的“和事系统”,引导群众矛盾纠纷依法有序就地调解化解。2023年米脂县“和事堂”“和事屋”累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3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9.22%,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