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迪拜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3日在其官方边会议程中迎来了以“运河城市——气候变化风暴眼”为主题的“运河日”活动。来自国际赛艇联合会、内河航道国际组织等多个国际机构和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以及生物圈三号等国内机构的代表,以及特邀的中国青少年代表,共同聚焦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
据当天活动的联合发起方碳中和社区“生物圈三号”负责人冯楠介绍,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官方边会活动首次设立“运河日”主题活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挑战下,如何传承运河文化、加快运河城市发展等,都成为迫切的议题。
图片说明: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席让-克里斯托夫·罗兰(左2)、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鲁迪·范德温(右2)、生物圈三号创始人王石(左1)和生物圈三号负责人冯楠等嘉宾,共同出席3日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官方边会“运河日”主题活动。(生物圈三号供图)
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席让-克里斯托夫·罗兰,以“生物圈三号”创始人王石于2021年发起的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为例说,这项行动将人与自然、人与运动、人与人的沟通高度联系起来,在划赛艇的同时唤起人们水环境保护的意识。他说:“意识是第一步,我们必须让更多人参与到气候变化的这项巨大挑战中来。”
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鲁迪·范德温指出,气候变化对于内河环境产生不可预估的威胁,“我们将与各国政府、机构积极合作,共同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他也对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表示高度认可,“我们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并参与进来,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感知其价值。”
图片说明: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席让-克里斯托夫·罗兰(中)、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鲁迪·范德温(右)、生物圈三号创始人王石(左)等嘉宾,共同出席3日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官方边会“运河日”主题活动。(生物圈三号供图)
“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三个‘C’来说明,”生物圈三号创始人王石说,“第一个是‘Carbon’(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第二个是‘Connect’(连接),我们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划行赛艇,让我们和不同国籍、文化、语言的人们连接在一起;第三个是‘Community’(社区),行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社区更美好,生活更美好。”他呼吁更多人关注环境,共建美好生活。
来自中国的三名青少年代表也在当天活动中登台发言。来自深圳的李秉宸和李秉恒介绍说,他们发起了一项青少年对气候变化认知的调研,发现多数青少年对这一问题已有深刻理解,但还需要更加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来。
已有多年赛艇划行经验的沈杨清来自上海。“在清洁的运河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与健康的队友一起划桨,看似平常其实不易。如果气候变化问题得不到解决,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这些所谓平常的事情将不再平常。”她说,“唯有建立起全球合作,共同努力,付诸切实行动,我们才能创造更加光明、可持续的未来。”
图片说明:多位嘉宾和三名中国青少年代表等共同于3日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官方边会“运河日”主题活动上手持“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旗帜合影。(生物圈三号供图)
多位企业家代表也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奕碳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郑开宇分享了如何通过智能碳资产管理数据体系提高气候适应性。粤能环保创始人罗惠军也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了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废弃物解决方案。
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联合发起人李基炫介绍,今年活动从扬州出发到美洲及非洲,并于2日在迪拜的运河上完成了全年活动的收官。“今年我们行动到达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城市,超过7000人参与,共同传递‘零碳排、水保护’环保理念。”他说,“今年行动顺利收官也宣示2024年行动的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