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植物补光,为什么你的没效果?

来源:东方网    2023-12-14 16:52
来源: 东方网
2023-12-14 16: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冬季来临,很多种植新手选择植物补光灯时,往往觉得功率越高,补光效果越好。但还是出现叶子泛黄、徒长的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探究问题所在之前,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植物与光照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需要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干物质累积,就像孩子持续补充营养,才能长高长壮。

当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夜间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说明白天光照强度为植物的光补偿点。高于光补偿点,继续生长,低于光补偿点,自我消耗,最终枯亡。

当然,植物能接收的光照也有“最大值”:光饱和点,超过光饱和点也会发生光抑制现象,阻碍生长。

我们一般用光子通量密度PPFD(单位:umol/s/m2)来衡量光照强度。比如,西红柿光补偿点:53 umol/s/m2 、光饱和点:1985 umol/s/m2;玫瑰光补偿点:62 umol/s/m2 、光饱和点:596umol/s/m2。

造成“无效”补光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方面?

①照射距离

很多小伙伴都会疑惑:灯与植物应该距离多远?是不是只要光照到的地方都能补光?

其实,照射距离也决定了光照强度,并不是“照到”就可以了。一般植物补光灯的使用说明中,会给到照射距离参考建议,可根据自家植物的PPFD值进行调试。

②要聚光 不要散光

人工光虽可以模拟太阳光谱,却不能完全替代太阳光强度,所以,将有限的光线聚集在植物上,才能减少光能和电能的损失,更快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相同的瓦数,一样的时间,效果却不同的原因。

判别灯光是否聚焦,可以观察灯光是否有清晰的边缘,目前配置“聚光透镜”是一种有效聚焦灯光的光学技术,达到提升PPFD光子通量密度、光照强度和均匀性的目的,从而更快的满足植物的光合作用需求。

③“全光谱” 不通用

植物补光灯主要分为全光谱和红蓝光谱,很多小伙伴误认为与家里买的全光谱台灯、全光谱吸顶灯相同。

虽然它们命名相同,但全光谱并不是固定光谱,比如全光谱植物灯拥有更多绿光能量,红光峰值波长为660nm,而普通白光灯红光波峰波长是610nm左右,并不适用植物生长。

④“内功”不够 光衰严重

用过植物补光灯的都知道,补光灯用时长、发热量大,LED芯片更易老化,渐渐就不亮了,这就是光衰,PPFD值下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效果和寿命只有“昙花一现”。

我们在选灯时,可以多关注散热这一块,如果有散热专利技术,会更有保障。

⑤脑补商家宣传

比如商家在宣传10瓦补光灯等效100瓦白炽灯,可能在同功率的植物补光灯里是佼佼者,但千万不要认为10瓦真的可以替代100瓦的效果,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