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秘密全科阅读学习力训练课程,让阅读为学科学习“加分”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3-12-15 11:57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3-12-15 11: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对于“全科阅读 ”这个概念,很多家长可能还有些许陌生。但其实从今年7月份开始,北京很多中小学就已经悄悄开始进行“全科阅读”相关的教学改革,针对这个领域举办教研会及讲座等,这个概念也慢慢从一线城市“限定”变为被三四线城市所熟知。

中小学提倡“全科阅读”其实有迹可循,早前国家发布的教育文件就已经初露端倪: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颁布,核心直指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17年版高中新课标》则提出了“要提高孩子各学科的阅读要求”;《2022新课标》发布后,阅读成为“榜一”的存在,对于学生阅读量的要求牢牢占据“C位”。不难看出,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迈入素养时代,阅读的意义已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理解和信息解码,而是能够借助阅读习得的知识助益全学科学习和终身发展。

作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市面上能够为学生提供全科阅读解决方案的机构并不多,成长秘密作为领域内独具特色的杰出机构在前段时间则引起了公众注意。据了解,成长秘密今年8月份在线下的科技阅读馆推出了“全科阅读学习力训练课程”,主打“主题式阅读”。

主题式阅读 :让孩子“解锁”跨学科学 习

谈到“全科阅读学习力训练课程”的设计时,教研成长秘密教研负责人反复强调:“三年级以前,孩子要学会阅读,三年级之后,孩子要学会用阅读学习。”她指出,如果家长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全科阅读的积累,很有可能在小学期间就出现偏科,直接导致知识的孤立和片面,当应对复杂的问题时,就会发现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在更高学龄会体现得更加严重。

目前国内的儿童读物大多数偏虚构类阅读,非虚构阅读占比较少,因此在最初课程开发时,成长秘密就引入海量“非虚构阅读”资源进行全科阅读资源的补充,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将课程的“虚构阅读”和非虚构阅读”的资源进行合理配比,从“启蒙段”到“进阶段”,非虚构的主题阅读逐渐加大。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实现三个阅读上的越迁:第1个是从单一阅读过渡到均衡阅读;第2个是从阅读文字过渡到全文本符号等阅读(包含观察图片、分析表格、处理数据);第3个是从阅读文学过渡到全领域阅读(包含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历史等)。

全科阅读:切合教改“跨学科学 习 ”新方向

成长秘密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科知识往往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通过对一个主题的全面了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从而形成对全学科体系的更全面的认识。

(成长秘密主题式阅读)

成长秘密在科技阅读馆内进行的【全科阅读学习力训练课程】就是围绕“主题式阅读”进行教学,这一设计紧密贴合当前教改的方向。课程主题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艺术、动物植物、童话故事、历史自然、工程技术、逻辑科学、文化哲学”等100个主题。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主题式绘本阅读,孩子们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充分利用课程教授的多种阅读策略和思维工具对相关主题进行知识提炼和总结,这能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将散乱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通过深入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文章或资料,孩子能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对将来跨学科学习大有裨益。

全景互动课堂:让全科阅读变得“鲜活”

成长秘密董事长李白焰指出,传统的阅读往往是一种线性的阅读过程,孩子通过翻开书页逐页阅读,体验较为单一,对阅读乃至学习的兴趣也就寥寥。然而在成长秘密科技阅读馆中,孩子可以通过动态阅读自由观察、探索书中的场景和细节。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够给他们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和认知方式,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学习力训练课程还可以通过声音、动作和触感等多种方式来增强阅读效果,孩子可以听到书中角色的对话和环境的声音,感受到角色的情绪变化和场景的氛围营造,使阅读过程更加身临其境和真实。比如孩子可以像亲临考古现场一样参观古代文明遗址,或者像置身原始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成长秘密科技阅读馆全景互动课堂)

在成长秘密全景互动课堂,所有的学科知识都能进行更加具像化和多元化的呈现,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对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主动参与到学科知识的融合中,积极思考和探索,激发创造力,推动学科学习的全面提升,这种新颖别致的学习方式让知识更“鲜活”、学习更轻松。

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养成全科阅读的习惯,那么他们在后期初中和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据了解,成长秘密全科阅读训练课程在线下科技阅读馆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全学科智能学习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关数据显示平均阅读量增加了30%以上,在推广全科阅读的理念和实践等方面已经卓有成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