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寒区用车场景,纯电动汽车(寒区)马拉松赛一触即发!

来源:中国发展网    2023-12-20 15:29
来源: 中国发展网
2023-12-20 15: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9日,纯电动汽车(寒区)马拉松赛即将正式启幕,本次大赛以消费实际需求为中心,创新提出汽车马拉松赛概念,以贴近寒区用户的真实用车场景,评选更加适合东北地区的新能源车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客观、公正的购车建议。

极寒天气,动力电池面临考验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日益增长,大赛从辽宁沈阳始发,参赛车辆长驱疾驰,破冰砺雪,途经吉林长春,终抵黑龙江哈尔滨。受纬度影响,三地气温呈现梯次下降状态,从沈阳的-20℃,直降到哈尔滨的-30℃,温度低,温差大,正是本次大赛考核意义的重点所在。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通常是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活性降低,内部的电解质移动减慢,导致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下降,容易造成电池的续航里程大幅缩水。并且,在低温下,电池对充电的接受能力降低,使得充电过程变得更为缓慢,从而影响车辆的充电效率。

寒区疾驰,检验车辆极限性能

为了更好检测车辆的寒区极限性能,主办方设置了四段赛程,以完赛时长排名。在四段赛程中,包含高速路况、城市拥堵路况、非铺装路面、冰雪湿滑路面等多种路况,其中高速道路占比近90%,对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低温能耗考验极大。如此的赛程设置,是因为东北地区拥有设立较早、极为发达的高速路网,这些路段往往较为平整,非常适合车辆长距离高速行驶。且东北三省之间的跨省往来相对频繁密集,在高速路况下,因风阻、轮胎摩擦、动力需求等因素,新能源车辆的能耗往往会有大幅增长。要想东北地区拓开市场,在长时间的疾速行驶中保持稳定的能耗,也是新能源车型的“必修课”之一。

场景复现,还原东北用车真实体验

除了设置高速路段赛程,主办方还会通过安排长时间的低温浸车,来模拟东北用户的真实用车场景。寒区用户结束一日行程后,车辆经过一晚低温冷冻,第二日再次进入座舱时,往往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续航里程对比前一日有不同程度缩水,二是超低的车内温度,这些情况日复一日,非常影响驾乘体验。因此,低温电量保持率及空调升温效率也是本次大赛的考核项目。此时,如果车辆续航缩水较少,不仅可以减少充能次数及成本,也可以方便用户进行出行规划,减少里程焦虑。而空调升温效果快速、显著,则可以减少等待时间,大幅提升行车舒适性。

电动汽车低温性能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次马拉松赛将各参赛车辆的寒区性能以用更直观、更接地气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为电动汽车低温性能验证提供了创新方案。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东北地区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环保的出行方式。

 

免责声明:中国网商务频道仅出于信息传播转载本文,内容如有疑义,请联系原发网站处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