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即将开启访华之旅了解中国市场和文化

来源:东方资讯    2024-01-05 10:30
来源: 东方资讯
2024-01-05 10: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中俄关系始终保持健康发展势头,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拉动了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合作以及人员往来。不少俄罗斯高校重视学生与中国的接触与了解,而成立于2006年的斯尔科沃管理学院(SKOLKOVO School of Management)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所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州斯尔科沃的商学院,由俄罗斯和国际商界领袖共同创办。目前,斯尔科沃管理学院已将访华考察列为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市场的机会,为促进未来双边贸易助力。

了解中国 市场与文化并重

据斯尔科沃管理学院的院长亚历山大·金介绍,自2006年建校以来,学院一直十分注重与中国的合作,已积累了不少与中国高校学术交流的成功经验。

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的学生不仅有机会在国际业务课程期间访华,还能与本土商界人士实地交流,汲取经验。例如,去年10月,该校参加国际业务发展项目“Global Shift”的学生,就曾前往广州和深圳开展实地考察,了解中国业务,而访华之旅也被学生们誉为在校期间最好的国际学习单元之一。

另外,学院也在努力为所有学生创造体验中国文化精髓的机会,“因为我们的课程不仅为了学习商业知识,还要培养企业家和经理人的思维方式,而这都需要建立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基础上。”金院长说。

一名毕业于2023年6月欧亚EMBA项目的俄罗斯学生拉塔克申·亚历山大如今已经是一家集团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我们(公司)2016年就开始与中国合作。中国市场是一片红海,竞争非常激烈,俄罗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可能就是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或技术。”

“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商业惯例也很重要,”他说,“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一项挑战,关键是与当地团队建立伙伴关系来发展业务。因此,对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来说,研究中国、并创建一个积累成功实践经验的信息库非常重要。”

新的一年 再启 访华 之旅

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中国市场的成功先例基础上,斯尔科沃管理学院也给2024年规划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的学习和考察。这也是校方第一次在学习内容中加入这一新规划,例如,将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合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生设置一个主题为“未来的经验”的学习单元,通过分析中国经验,利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专业知识,从战略和管理角度探讨未来的构建,以及企业、国家、投资、技术和创新在未来发展中的融合。

今年春季起,学院师生也将再次踏上前往中国的旅途。4月,学院为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学生设置一个专门了解中国的学习单元,主题是“从中国1.0到未来的中国”。考察之旅将首先从上海开始,与复旦大学合作,先为学生奠定这一概念的知识和理论基础。接下来,访问团会前往广州,对传统型和高科技的工厂进行运营效率、供应链等方面的讨论研究。最后一站,则是科技巨头云集的杭州。

在5月,学院将与复旦大学再次合作,为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学生开设名为“在中国进行商业运营”的课程,学习如何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关系。在学习期间,学生们将与教授和专家展开交流,并参观企业。

据金院长介绍,学生在中国实地考察期间,将调研技术、制造、可再生能源、金融、医疗和汽车等行业。此外,他们还将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语言、历史和商业实践,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市场。

一位即将参加这次访华之旅的学生表示,他的公司从事木材加工贸易,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因此他想通过这次机会,了解关于中国不同城市平均工资和劳动法的信息,还想去木材加工之都临沂市,参观合作伙伴的工厂。

双边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金院长指出,目前俄罗斯学生对联合教学和赴中国商务考察的需求十分旺盛。鉴于中俄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和旅游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学院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加强双边贸易和投资、促进文化交流、加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挖掘更多中俄商业合作机会。

那名从事木材加工贸易的学生指出,目前,许多俄罗斯公司都能从中国进口产品,但对华出口产品的还不太多,特别是更高加工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他希望能在这方面获得帮助。他认为,俄罗斯拥有大量木材资源,而政府也重视对原材料加工行业的引资。所以,在这一领域,中俄关系潜力巨大。中国公司可以投资俄罗斯的木材加工厂,将最终产品出口到中国。”

展望中俄未来经济合作,另一名学生亚历山大表示,多样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既适用于商业发展,也适用于其他关系发展。“我们对中国还不够了解,前往中国的游客流量不大。因此,我们需要开辟合作领域,还要开辟更多合作方式。”

为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和满足不同需求,金院长表示,斯尔科沃管理学院在现有基础上,希望加强与中国大学和商学院的合作,同时也在努力拓展学术领域以外的网络,与其他机构和商业实体建立专家和合作伙伴关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