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给大山做“体检”

来源:中国网    2024-05-09 11:11
来源: 中国网
2024-05-09 11: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伙戴好安全帽,上山途中注意枯枝、尖刺划伤皮肤,巡山过程要全神贯注,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上山前,青年班长雷丰宇反复叮嘱队员们注意事项,5名队员熟练检查安全绳、安全带、碎石大锤等工具开始巡山。

5月5日清晨7时,永安工务段搜山扫石队的青年班长雷丰宇和他的5名队员,迎着朝霞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在戴云山脉深处,南龙、鹰厦线这两条铁路线依山傍水,蜿蜒曲折。山高林密,雨水充足,这些自然条件在孕育了丰富植被的同时,也给铁路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岩层在常年雨水、高温的侵蚀下逐渐风化,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危石,这些危石一旦塌落,将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他和工友们几乎每天都要攀上铁道旁的各种山体、陡坡,人手一本“石头记”,给每处重点危石编号,对危石的位置、状态、特征变化、数据等建册排查。每次上山,他们都按照“石头记”的指引,高效地检查每一处危石,发现新问题时,队员们会做好记录并处理有倾塌掉落危险的石头。

“搜山扫石作业是个体力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人身安全方面更是不容小视。”雷丰宇介绍说。

在陡坡上作业,队员们每个人腰间都系着一根两指粗的麻绳,作业中他们攀爬陡壁土质松散,人踩在上面会凹陷、打滑,只有一只手牢牢抓住钢丝圈,身体紧贴陡坡,才不会失去平衡。双扣安全绳和贴身安全带是他们在高空中的生命保障,队伍中的其余四人则留守上方确保三根绳索始终处于牢固状态。

雷丰宇和工友一边攀爬,一边举着锤头对胸前的山石敲击检查。南方的春季湿气重雨水多,他每爬几下就会腾出手来擦把汗,短短的10分钟,汗水顺着安全帽边缘流下来,雷丰宇和工友们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山体壁坡长满了杂草和倒刺,给高空作业带来了不小挑战。“每次敲击检查以20厘米为间距,每块石头敲三下,通过敲击声音的清脆和沉闷,就能判断是否出现松动隐患。”雷丰宇说。

“这处石头敲击声音有空响剥落,快把钢钎拿来”。队友迅速递来钢钎,雷丰宇手握工具,小心翼翼地沿着山坡向上挪动。山体斜度近80度,加上阵雨过后坡面比较湿滑,这给他的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雷丰宇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稳稳地站在湿滑的山坡上,用钢钎撬动石块,经过反复撬动、敲打,石块终于一块一块地被剥离出来。

随着“轰隆隆”的声响,一块60多公斤重的危石伴着无数小石块滚落下来。紧接着,雷丰宇和队员们用同样的方法撬下来十多块石头。看似简单的作业却消耗了大量体力,一直保持一个姿势的他们双腿有些发麻,下山时略显僵硬和笨拙。作业结束后,队员们身上的衣服已湿透,撬下来的石块被接力转移至安全位置。虽然工作艰辛,但看到危石被成功“挪窝”,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蒙斌、孙宇/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