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王女士是一名高度近视患者,平时为了方便总是戴着隐形眼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觉得看近处的东西越来越模糊,哪怕把手机上的字调到最大,阅读起来也很费劲。直到后来,王女士甚至不得不借助放大镜才能勉强看清眼前的字。“看啥都费劲,关键太不方便了,我连去超市买个菜,都得揣个放大镜,这事儿闹得我现在都不想出门了。”为了解决视力的问题,王女士来到了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
老花眼 + 高度近视,配眼镜就能解决?
王女士到院后,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检查,医生发现其眼部情况尚好,晶状体密度虽然有所增高,但还未到需要做白内障手术的程度,眼底视盘周边脉络膜有萎缩弧,但黄斑区暂时未发现异常。综合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导致其看近模糊的原因为眼睛自然老化形成的老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老花眼。
而王女士的情况比较特殊,根据医学验光结果,她的左眼近视度数有1100度,右眼近视800度。在超高度近视和老花眼的双重“夹击”下,王女士就会出现看远看近都不清楚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摔倒磕碰的风险。
视光科验光师王义辉介绍,一般情况下,有老花眼的人群可以通过验配老花镜来提高看近视力,而王女士既有老花眼,还有高度近视,如果配眼镜的话,需要同时配一副近视镜和一副老花镜,根据看远看近的不同场景来进行切换。
真的这么简单吗?
看起来这是最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但王女士却并不喜欢,“这个办法太麻烦了,出门还得带两副眼镜,哪怕让我戴着隐形眼镜再戴框架老花镜,我也不愿意,能不能只戴一副眼镜呢?”
作为一名专业的验光师,王义辉的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验配合适的眼镜,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患者平时生活、工作、学习等丰富的用眼场景,结合其眼部条件及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精准、舒适、便捷的视力矫正方案。
(王义辉正在为患者进行医学验光)
因此在详细了解王女士的诉求后,王义辉根据多年的验配经验,在脑海中迅速组建视力矫正方案,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配镜竟如同“闯迷宫”一样离奇曲折。
一副眼镜竟配出“闯迷宫”的架势
想要用一副眼镜同时解决看近、看远的视力问题,王义辉首先想到的就是渐进多焦点镜片,这种镜片是通过镜片上的多个焦点,来实现既能看远,也能看中和看近的效果,所以也被称之为“会变焦的镜片”。
当给王女士试戴渐进式镜片时,却没有出现意想中的好效果。王女士表示看东西视野变窄了,并且有很强烈的晃动感。经过仔细分析,王义辉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对于王女士这样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来说,渐进多焦点镜片周边的棱镜效应会更突出,盲区也更明显,并且由于患者左右眼近视度数相差较大,影响双眼的近距离融像能力从而导致看近不适。
这个办法行不通,那就再换一条路走
这时,王义辉想到了另一种“非主流”办法——单眼视 ,这种方式的原理,是将患者的主视眼充足矫正用以看远处,非主视眼保留一些近视度数用来看近处。相当于两只眼睛“各自为政”交替变焦,在理想状态下,可以利用眼睛自身的调节适应能力,实现用一副普通近视镜也能看远和看近的效果。
由于王女士左眼为主视眼,且度数比右眼高,王义辉考虑到双眼镜片度数差的增大,会影响双眼相差及镜片的厚度差异,因此他将右眼近视度数设为足矫用来看远,左眼近视度数略微欠矫用来看近,提高佩戴舒适度。
但当王女士进行试戴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她表示这样看东西还不太适应,并且清晰度比以前下降了,“我能接受这个办法,也知道适应一段时间会好很多,但是我平时出门经常开车,有点担心会受影响。”王女士担忧道。
针对这一情况,王义辉表示,看远看近采用单眼视,确实会牺牲部分双眼视觉,并且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渐适应。显然针对王女士的日常活动情况,虽然她本人表示可以接受,但为了安全起见,这仍不是最佳的办法。
帮助王女士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就像在迷宫中寻找一条正确且平顺的路径,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种思维,再换一条路试试。“验光师这份职业,有时候跟‘侦探’有点像,都是需要从各种细微之处发现线索,不断解密、不断尝试,最终帮助患者实现最佳的效果。我这个人也有点倔,有时别人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我不行,验光配镜从来不是一件可以凑合的事,而是很严肃的医疗行为,我们必须对每位患者负责。”王义辉说道。
灵光一闪,办法竟然这么“简单”?
当验配陷入僵局之时,王义辉仍然没有放弃,他再次仔细分析王女士的各项检查数据,并认真观察王女士视物时的状态。突然,灵光一闪,王义辉发现了新的办法——调整镜眼距 。
镜眼距是指镜片到眼睛的距离,镜眼距也会影响屈光度数。例如,一副800度的近视眼镜,当镜眼距为12mm时,根据公式计算,角膜顶点的屈光度约为730度,当镜眼距为30mm时,角膜顶点屈光度约为645度,镜眼距越大,屈光度越低,视物的清晰程度也会随之改变。王义辉表示,近视度数越高,受到镜眼距的影响也就越大,可能同一副镜片安在不同的镜架上,所带来的矫正效果也会有所差别,所以在验配框架镜时,高度近视患者的镜眼距测量非常重要。
(镜眼距示意图)
王女士恰好也是高度近视,对于镜眼距的敏感度要高于中低度近视的人,能不能利用这一点“敏感度”来实现远近对焦?
想及此处,王义辉根据王女士的眼部情况,计算出合适的镜片度数和镜眼距。佩戴符合综合验光度数的试戴镜,看远处时正常佩戴;看近处时,将眼镜略微往鼻尖的方向下拉一些,使镜眼距拉长到30mm左右,相当于佩戴了一副低度数的近视眼镜,这时眼镜度数恰好可以与王女士的老花眼度数相互抵消,实现看近处也清楚的效果。同时,王义辉还特别考虑到王女士平时看近处最多的用眼场景,比如超市购物、看说明书、看手机等等,综合多方因素,最终帮助王女士找到了适合她的视力矫正方案。看似极为简单的方法背后,是扎实的视光学知识和深厚的经验作为支撑,当然,还有王义辉的“倔脾气”。
用这个方法进行试戴后,王女士高兴地表示:“这个办法真不错,看远看近都挺清楚的,一副眼镜就能解决问题,还这么简单方便,真好!”
“验光师不仅仅是配眼镜这么简单,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独一无二的,想要为患者找到最适宜的视力矫正方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视光学知识,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活学活用,综合考虑。同时与患者的沟通也非常重要,从患者的描述中发现细节,想患者所想,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王义辉表示,虽然验光师的工作看似平凡且琐碎,但每当患者脸上洋溢起笑容,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与鼓励,尽心帮助每一位患者,是他作为一名专业验光师终身坚守的责任与初心。
编辑:rwz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