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赋能“烤”出片片致富“黄金叶”

来源: 聊城新闻网
2024-06-17 16: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眼下,正值蝉鸣金夏的时节,清风吹过田野,绿浪翻滚,翠碧摇曳。在福建省建宁县溪源乡,农户正抢抓农时,将一捆捆绿叶挂进智能控温烘房,经过168小时的烘制,片片绿叶便摇身一变成为鼓起群众腰包的“黄金叶”,为村民托起增收致富梦。

农户从烤房取出片片金叶后绽放灿烂笑颜 鄢茂辉摄

烟叶产业是建宁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积极响应绿色环保号召,近年来,建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加快推进新型烤房建设,转变传统高能耗的烘烤方式,推动烟叶产业走向低碳环保、节能增效。据了解,传统烤房以煤炭为燃料,温度不易控且成本较高;生物质烤房以锯末、秸秆等废弃物再加工为燃料,集成了点火、送料、调温、清灰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自控调节实现自动式烘烤服务;全电烤房则以电能作为动力,烘烤过程无需增加燃料,可实现粉尘等污染物的零排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改造(新建)生物质烤房800余座,推广全电烤房92座。

“以前用煤炭烘烤,一天要添两次煤,添一次就要两小时左右,其间还要时刻把握火候,一不小心就容易烤坏。”农户朱忠仁夸赞道,“现在全电烤房,可省力多了!烤出来的烟叶品质高,还能卖个好价钱。”

从传统的“烟熏火燎”到现代的“绿色智能”,新型烤房正助力建宁县烟叶产业走上一条绿色安全、快捷高效之路。但效能提升的同时,烘烤设备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升。

如何为广大农民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对此,建宁县局(分公司)打好部门联动的“组合拳”,协同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为农户“赶烤”保驾护航。

供电服务人员检修烤房用电设备 曹燕摄

为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早部署、早行动,针对今年新增的240座烤房,提前规划建设配电网络工作,抢抓节令在烘烤季前全面完成电网改造,累计新建高压线路2.3千米、变压器11台、户表240户,增供电量40万千瓦时,预计可为农户创收3600万元。

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成立服务专班并制定烤烟保供专项方案,对烘烤区域用电设备进行拉网式特巡,重点检查烤房用电设备是否存在绝缘老化或短路、断接现象,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农户用电无忧。同时,服务人员在开展设备检修的同时,还当起了安全用电的“宣讲员”,走进田间地头向农户宣传户外安全用电、电力设施保护以及电费缴费渠道,用实际行动当好农户“电保姆”。

在优质电力的赋能加持下,绿色烘烤助力乡村振兴取得“1+1>2”的成效。“以前烤一房烟大概需要1吨的煤,成本高,现在改用生物质烤房,不仅减少了燃料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烤烟成本。”农户黄勤建笑着说。

绿色烘烤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还不止于此,据了解,建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建宁县局(分公司)在大力发展烟稻轮作的基础上,鼓励农户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黄桃、黄花梨、明笋、竹荪等N产业,待烘烤季结束后,烤房还可用于笋干、种子等农副产品的烘烤加工,真正实现烤房不闲置、增收不止步。(石君怡、吴健元)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推荐

幸福520

空间之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