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变“多赢” 四川会理烟区“烟+N”助农增收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4-06-20 14: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几年,种地是很好的活计。”6月14日,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茅草烟站开展“大走访、大摸底、大讨论”专项活动中,城北街道办事处岩峰村5组烟农李庆华发出由衷感慨,“每年五六十亩烤烟、五六十亩粮油作物,倒着茬种,年收入四十多万,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李庆华的收入情况,在会理市城北街道办事处岩峰村已是普遍现象。2023年,岩峰村334户烟农种植烤烟10350亩,烟农种烟总收入7532.03万元,户均收入达22.55万元。

过去,岩峰村的村民有“两难”:一是生活难,“家住山包包,吃水靠肩挑”;二是增收难,“门前无产业,居家难赚钱”。自从会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对口帮扶以来,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

岩峰村立足资源禀赋,聚力打造“高标准烟田建设+烟草配套设施+土地集中流转+烟粮协同融合发展”的“岩峰模式”,烟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高标准是基础,成方连片是关键。岩峰村村委会将全村1235亩闲置土地统一集中,按照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流转给当地种植大户、职业烟农发展规模种植,并回引大学生及返乡农民工23人发展烟叶种植,岩峰村最终成为万亩烟叶种植村。

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岩峰村强化技术示范引领,引进土壤保育、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重点推进育苗、植保、烘烤、分级等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促进烟农减工降本,提升烟叶质量,也助推了村里的蔬菜、肉牛养殖等多业“百花齐放”。

岩峰村一手抓种烟收入,一手抓多元收入。在烟叶采收后,发展“烟+N”种植,通过套种秋豌豆、秋玉米等作物,“一季”变“两季”,既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又鼓起‘钱袋子’。同时,建成一个800平方的生态养牛场,综合配套饲料仓库、化粪池、管理房等,成为全市第一个配有集体养牛场的村庄,既解决村民养牛难问题,养牛场的有机肥料还可用于烟叶种植,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产业,村民切身感受到劳动创收的快乐。“感谢烟草公司高标准推进的标美水窖、机耕路、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全部通到田间地头,烟田防灾能力强,农事操作方便,这是种烟增收的基础。村子还是这个村子,却变了模样,路宽了、房子漂亮了、产业变强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过得红火了。”

不止如此,岩峰村还与市局(分公司)实施“1+N”党建联盟建设,组织党员先锋服务队开展送法下乡、助力森林防灭火等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如今的岩峰村已发展成万亩烤烟、千亩秋荞、百亩油菜等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链条,更多的村民愿意留在家乡,也有更多在外的村民愿意返乡创业。

“多亏了烟技员指导,去年我家种烟收入将近30万元。今年种了40亩烤烟,看目前长势,今年收成肯定少不了。”去年返乡种烟的岩峰村五组烟农李昌顺干劲十足。“村里烤烟、蔬菜、养殖等产业很有发展潜力,只要学会接受新技术,前景肯定会很好,守着家门口创业有奔头。”

在岩峰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像李昌顺一样,坚定走在增收致富路上。(文/图 郭万辉 龙岗 屈靖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