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积极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在强化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育人,保证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同时,依托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基础实训平台、专业能力实训平台、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素质养成训练平台等五大实验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从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创新创业训练的“实践育人不断线”的“立体化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标准引领,强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与国际标准对接研制先进教学标准
东营职业学院将教学标准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专门的教学标准开发委员会,以教学标准引领专业建设。参照《悉尼协议》专业建设范式,引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校企共同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石化专业群引入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国化工类职业教育培养标准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引领其他专业群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或独立开发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专业教学标准。把行业企业国际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持续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有机衔接。修订完善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发挥标准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参与化工类相关职业资质认证标准的修改与制定,探索研制石油化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二是引入产业先进元素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
东营职业学院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共享共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为主要着力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牵头做好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国家开放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引入富海、腾讯等企业技术和培训资源库,以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精神 与创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选取企业真实项目,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由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与行业专家共同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教学案例,建设和优化专业群案例项目库、实训资源库、考核资源库。以云端虚拟仿真平台为基础,通过功能多样的虚拟仿真设备和虚拟仿真软件,打造技术先进、实时交互、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协同管理的现代化虚拟仿真教学基地,拓展学生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建立科学长效的共享机制,打破校际之间、专业之间、行业之间的壁垒,“政行企校”多方参与,统一规划,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共生、互动、融合、双赢”新格局。
三是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建设开放型实践教学基地
围绕高端化工产业,突出高端高效高质和绿色发展,按照德国AHK国际化标准进行化工实训基地的提升改造,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集教学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竞赛、创新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适应石化产业项目典型化、装置大型化、工艺复杂化、生产自动化、产品集群化的要求,新上芳烃联化一体化连续式实训装置,校企合作构建化工安全实训、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虚拟仿真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拓展技能实训等模块化、系统化实训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与腾讯云、京东云等企业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采取市场化运行与管理模式,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实现实践教学的企业化。
按专业群分类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适应石化特殊工况要求,校企共同建设实际生产装置与仿真操作结合、手动操作与集散控制操作兼顾的实训车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校企共建VR技术实训室、智能产品开发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H3C网络学院、华为网络技术学院。率先在石油化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内所有专业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为学生成长成才夯实了基础。(东营职业学院 崔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