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研究院发布富豪车市洞察报告(2024版):高知富豪重塑中国高端车市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6-24 16: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研究团队

周丽君  易车研究院院长/首席分析师

高英     易车研究院行业分析师

石本雅  易车研究院行业分析师

张强  视觉设计师

富豪车市:由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50万元的购车用户组成的细分车市

21世纪前二十多年,中国经济与中国车市蓬勃发展,中国富豪纷纷选购奥迪、奔驰、宝马等国际高端品牌,直接助推BBA的在华销量逼近七八十万辆,间接助推BBA的全球销量逼近或超越200万辆。但在短短的近三年(2021-2023年),理想、腾势、蔚来、问界、坦克等中国新锐高端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吸引了大量中国富豪用户,而且对BBA构成了巨大挑战,致使BBA的在华销量停滞不前或快速下滑,并深陷价格战泥潭;

由于易车研究院的核心分析逻辑是回归用户,为了探究上述变化的背后原因、行业影响和未来走势,本报告重点分析中国富豪车市的用户演变;

本报告的研究数据以易车研究院的线上调研为主,2023年的总样本量超过6万份,以易车大数据和易车研究院的线下调研数据为参考,2023年的线下调研样本量超1万份;

易车研究院的用户细分系列洞察报告,只含新车市场,不含二手车市场,大家在阅读时要辩证看待调研数据,诸如新车市场的青年用户的减少,不等于整体购车青年的减少,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年正涌入二手车市场。

2023年中国富豪车市的销量逼近90万辆,市占率超4%,绝对量不大,但含金量高,是影响车企高端化与品牌力的关键市场

近十年(2014-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大起大落”,2017年飙升至2400万辆,之后快速下滑,目前艰难维持在2000万辆,但富豪细分车市风景独好,终端销量由不足60万辆逼近90万辆,市占率超过4%。虽然近90万辆的规模,在中国各大细分车市中不算大,也进不了2023年全球主要汽车销量国家TOP10,但中国富豪车市的含金量极高,综合价值不亚于中国主流车市与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国,是影响车企高端化战略与汽车品牌价值的关键市场;

2024-2026年,是问界、理想、腾势、极氪、坦克、岚图等新锐高端品牌,立足与发力的关键期,也是奥迪、奔驰、宝马、沃尔沃、凯迪拉克等传统高端品牌,稳住在华销量、避免价格体系崩盘与重塑品牌价值的关键期,中国富豪车市是新锐高端品牌与传统高端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21世纪前二十多年快速普及的高等教育,彻底颠覆了中国富豪车市的学历结构,主体由低学历全面转向大专及以上的高知群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快速推进与市场经济日渐活跃,中国社会爆发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但八十年代的每年高校毕业生仅有四五十万人,九十年代仅有六七十万人,完全跟不上争分夺秒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节奏。为了破除人才瓶颈,20世纪末中国政府大刀阔斧推进高校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相关政策快速取得了显著效果,2000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瞬间突破100万人,2008年突破500万人,2022年突破1000万人,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占同龄比例“直线飙升”,2004年突破10%,2007年突破20%,2012年突破30%,2018年突破40%,2021年突破50%,2022年突破60%,2023年突破70%;

近二十多年,随着中国公民的快速高知化,不仅大幅提升了个人收入,而且彻底颠覆了中国富豪车市的学历结构,2007年大专及以上的高学历占比突破40%,2014年突破50%,2023年突破90%,研究生近25%,高知用户成为中国富豪车市的新主体,低学历暴发户主导的时代成过去时;

由于低学历富豪与高学历富豪的社会认知、个人爱好与社会使命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在汽车消费领域必然会出现分化,除了关注品牌,一定会对车企的技术创新、用户体验、企业责任等提出更高要求,潜移默化中也为本土高端品牌创造了更好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新富豪车市的快速高知化,大城化、年轻化、女性化与单身化等“联动趋势”快速凸显

21世纪前二十多年快速普及的高等教育,就像助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核动力”:把精力旺盛的青年用户推到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中央,把人力、物力高度集中到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快速激活了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大大解放了女性生产力……

高知用户对中国社会的改造,自然而然也会体现在中国车市: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高校毕业生以80后为主,第二个十年以90后为主,截至2024上半年,90后与80后的年龄为25~44岁,当他们工作五至十年后,收入与财富会有大幅增加,势必会大幅提升购车能力与强势助推中国富豪车市“年轻化”,2007-2014年富豪购车用户的年龄还是以四五十岁为主,2023年大幅降至三四十岁,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富豪购车群体,近十年,奥迪、奔驰、宝马在华的用户平均年龄纷纷跌破40周岁;由于高知用户主要集中大城市,知识水平越高越是如此,助推中国富豪车市的大城占比由2007年的66.05%大幅升至2023年的78.54%;由于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实现了中国男女平等,助推中国富豪车市的女性占比由2007年11.27%飙升至2023年的48.08%;高知化潜移默化中也加剧了单身化,中国富豪车市的单身占比由2007年的4.98%飙升至2023年的26.81%;

由高知化滋生出的大城化、年轻化、女性化、单身化之“联动趋势”,会共同稀释中国富豪车市的“商务需求”,加速中国高端车市回归家用与不断释放个性,重构“轻商务重生活”的新消费趋势。目前奥迪、奔驰、宝马的购车主力已转向女性用户,客观上已完成“去商务化”,但“主观认识”又如何呢?在产品层面能体现多少呢?

高知为主的互联网员工是做大做强科技企业的中坚力量,为华为(问界)、小米、理想等全面挑战BBA提供了核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数量加速提升的高校毕业生,强势助推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比例由30%多跌进10%,第三产业突破50%,人才、技术与资金高度集中的互联网实现了高速发展,员工收益大幅领先于制造、房地产等传统行业。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不仅培养了大量中国新富豪,而且成为中国新富豪车市的消费主力:2007年中国富豪车市仍以制造业、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的用户为主,互联网仅位列第八;2014年虽然房地产与制造业仍位居前列,但互联网超过批发零售,快速升至第三;2023年互联网雄踞榜首,为中国新富豪车市贡献了近20%的用户;

中国广大互联网从业人员,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是做大做强中国品牌的中坚力量,这为华为(问界)、小米、理想等具有强大互联网基因的新造车企业全面挑战BBA提供了核心优势。

愈发自信与助推中国技术创新的华为、腾讯等优秀企业的多数高管与技术骨干,有能力选购符合自身需求与价值的高端车型

在21世纪前二十多年的互联网浪潮里,已经涌现出华为、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美团、滴滴等众多优秀企业,他们的员工普遍拥有高学历,集中于精力旺盛的三四十岁,其中不少高管与技术骨干都获得了丰厚回报。2016-2023年,华为的人均分红由20多万元飙升至50多万元,其中高管与技术骨干是核心受益者,同期腾讯的人均薪酬由60多万元飙升至100多万元。2023年华为全球员工博士及以上占比5%,硕士占比49%,本科仅有39%,其他7%。2023年华为全球员工集中30~50岁,占比68%;

基于互联网经济,快速涌现的高管、技术骨干等大量高知富豪,不仅重塑了中国社会以企业老板为主的传统富豪结构,也颠覆了中国富豪车市:2007年中国富豪车市以企业老板绝对为主,高管位居第三,研发位居第十;2014年高管升至第二,研发升至第四;2023年高管雄踞榜首,大幅领先企业老板,研发仅次于老板,位居第三;

随着中国富豪车市的主力由老板转向高管和研发,中国富豪车市的消费基础会越来越广泛,意味着仅华为员工,都可能让华为深度参与的问界M7、问界M9等高端产品火爆大半年。致力于发展高端品牌的广大车企,除了努力吸收华为等的造车理念与技术,更要积极吸引华为、阿里、京东等优秀企业的广大高管与技术骨干等潜在购车用户,要争分夺秒思考除了小米SU7,还可以拿什么产品来更好满足小米员工。

高知、互联网、高管等标签重构出了愈发自信的中国新富豪用户,不断激发出选购中国品牌的强烈意愿

2023年中国新富豪用户已购产品最多的仍是德系,占比高达38%,不过中国品牌占比快速逼近30%,对德系份额虎视眈眈。从预购看,中国品牌占比快速升至45.83%,完全碾压了德系的27.20%,成为中国富豪用户的首选。如按该比例推演,未来两三年,一旦BBA产品依旧跟不上新消费节奏,一定会面临严峻挑战;

从具体产品看,对比已购比例,2023年中国富豪预购中型及以上的大车、SUV与MPV之多功能车型、跑车之个性化车型、新能源等比例更为突出。截至2024上半年,中国品牌的产品布局显然更迎合中国富豪的新需求,不仅有问界M9、腾势D9、理想L9等节能大车,也有蔚来ET5、小米SU7、坦克300等个性化产品。

中国多数富豪属于多车家庭,有显著的自驾游、代步等诉求,容易滋生大车、多功能、个性等多元化需求

2023年,中国大盘用户的家庭拥车数量两辆及以上的占比仅有三成,富豪用户的占比近六成,具体为58.21%。其中富豪家庭3辆及以上占比更突出,高达21.60%,大盘仅有4.62%;

不少中国富豪家庭正开始第三次或第四次购车,购车原因自然会更聚焦非上下班场景。2023年中国富豪用户的首要购车原因是自驾游,占比高达50.57%,其次是代步,再次才是上下班,另外,富豪用户的日常更换、商务接待、赠送、越野等购车原因占比都明显高于大盘;

非上下班为主的购车原因,更容易激发中国富豪用户的多元化消费特征。2023年中国新富豪用户的已购车型以主流品质和大气高端为主,但预购变化较大,经济中庸型大幅萎缩,大气高端型、越野硬朗型、激进犀利型和高贵豪华型都有大幅提升,整体风格进一步呈现高端化与个性化趋势。

由于积极迎合高知主导的新富豪的新需求,2023年不少本土新锐高端车型强势搅局中国富豪车市,BBA的56E遭遇强势挤压

在主流车型的渗透率排行中,2023年生力军腾势D9以41.09%位居榜首,力压奔驰GLE和宝马X5,另外理想L9/8/7、蔚来ET5、蔚来ES6、坦克300、小鹏P7等多款本土高端车型,纷纷晋级至中国富豪车市销量渗透率的TOP20。渗透率体现了某款车型的内部结构,具体数值不仅体现了当下的新消费特征,也部分预示着未来的消费趋势;

在主流车型的市占率排行中,2023年Model Y以7.57%位居榜首,不过腾势D9、理想L7/8/9、坦克300、蔚来ET5、红旗HS5等多款本土高端车型晋级至TOP20。市占率不仅直接体现了所有车型在富豪车市的销量排序,而且较好总结了中国富豪车市的竞争格局;

2023年,无论是在中国富豪车市主流车型的渗透率TOP20还是市占率TOP20,中国品牌的数量都在逼近半壁江山,并对BBA的56E(宝马5系、奥迪A6L和奔驰E级)形成了强势挤压。2024年,问界M7、问界M9、小米SU7等更多本土高端车型,大概率都会晋级至中国富豪车市渗透率与市占率的TOP20,将进一步挤压BBA的56E等主力车型。

努力满足高知主导的新富豪的新需求,2023年不少本土新锐高端品牌强势搅局中国豪华车市,BBA的主导格局遭遇严峻挑战

在主流品牌的渗透率排行中,2023年,中国富豪车市排行最高的是保时捷,占比高达47.52%,路虎紧随其后,高端品牌生力军腾势位居第三,同样是中国品牌的理想以25.97%紧随其后,且小幅超越奔驰的富豪占比,蔚来紧逼奔驰,坦克、岚图、小鹏、智己、红旗等不少中国品牌纷纷晋级至TOP20,总数已经超过一半。宝马的富豪用户占比跌破19%,奥迪跌破12%;

在主流品牌的市占率排行中,2023年奔驰仍是中国富豪用户的首选品牌,占了富豪车市22.65%,紧随其后的是宝马,但中国品牌理想汽车的市占率已超越奥迪,位居第三。腾势、蔚来、红旗、坦克、比亚迪、小鹏、极氪也纷纷晋级至TOP20,总数逼近一半;

2023年,BBA在中国富豪车市主流品牌的渗透率TOP20与市占率TOP20两大排行中,差异非常显著,在渗透率榜单已没了明显优势,但在市占率榜单仍处于优势地位。2024年,BBA进一步降价促销,平均每辆优惠高达十万元,用户群体加速向中产,甚至工薪阶层下探。但中国品牌仍将强势发力高端车市,坦克700、腾势N9、问界M9、小米SU7等越来越多的本土高端产品正持续涌入,势必会吸引更多中产,甚至富豪用户。

近十年,BBA没有变,但买BBA的人变了

变与不变中,为中国本土高端品牌创造了快速崛起的新机遇

近二十年高等教育快速普及,不仅重塑了中国富豪阶层,也重塑了中国富豪车市:中国富豪车市的核心年龄由四五十岁降至三四十岁,由男性与已婚绝对为主到女性和单身凸显,由企业老板到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由制造业、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到互联网等科技类行业……高知用户主导的新富豪车市跃然纸上;

如从高知主导的角度理解,近三四年中国高端车市出现风云突变的背后原因,就很清晰了,也为车企的针对性调整与布局指明了方向。

2024-2030年,中国富豪车市的市占率有望挑战9%,BBA仍有角逐高知主导的中国新富豪车市的机会,但时间不多了

2023年中国富豪用户的首要购车关注点是品牌,占比高达66.14%。理论上,品牌力突出的BBA仍有角逐高知主导的中国新富豪车市的机会,但近几年出现的“原本品牌力突出的奥迪、奔驰、宝马的市场表现愈发举步维艰,和问界、理想、腾势等品牌力不强的新高端品牌快速崛起”等反差现象,说明高知主导的中国新富豪用户对品牌力的理解已发生较大变化,部分转向了技术创新、体验改善等,或者说过去奥迪、奔驰与宝马诠释的品牌力,不再能有效拿捏高知主导的中国新富豪用户;

2024-2030年,随着90后等更多年轻富豪持续涌入,中国富豪车市的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并挑战9%,实现翻倍增长。如BBA仍盲目推进新能源战略,以及持续忽略大车、节能车、个性车等,大概率会出现销量崩盘。中国不断壮大的富豪车市,一定会培育出多个本土高端品牌,一旦形成品牌价值与规模优势,不仅会重塑中国高端车市,也会影响全球高端车市,留给BBA反击的时间不多了。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