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座产业展馆落成!华熙生物生物制造5.0科技馆正式开馆

第三座产业展馆落成!华熙生物生物制造5.0科技馆正式开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10:5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10: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浪潮中,生物制造以其独特优势,正逐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质生产力。6月28日,由华熙生物自主建设的生物制造5.0科技馆在天津正式开馆。作为全球首座生物制造领域的科技馆,这是华熙生物继成功打造透明质酸博物馆、合成生物科学馆后,建设的第三座产业展馆,它的落成不仅将助推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进程,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认知生物科技的重要窗口,标志着华熙生物再度从产业引领向文化引领的前沿迈进。

该科技馆位于华熙生物天津厂区内,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科技馆以“生物制造,开创无限未来”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五大展览单元,包括“资源获取方式的演变”、“连接未来的关键-生物制造5.0的DNA「四链融合」”、“迈入未来之境-「BT」与「IT」的融合”、“连接未来的「奇点」”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运用一系列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和富有创意的展示手段,生动描绘了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轨迹,展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这一产业对环境和人类未来的深刻影响。

作为一种更加绿色可持续的资源获取方式,生物制造颠覆了传统通过动植物提取、石化工业的资源获取方式,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理想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生物制造1.0的“利用天然菌群自然发酵”技术,到生物制造2.0的“单一菌种定向发酵”技术,到生物制造3.0的“诱变育种技术”,再到生物制造4.0的“基因工程技术应用”,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线的丰富。进入21世纪后,合成生物学的形成与人工智能的崛起,尤其是ChatGPT等模型的出现,引领我们走向生物制造5.0的新时期,其中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极大地加速微生物菌种和酶的创制能力,预示着生物制造全新时代的到来,为生物制造技术再次飞跃提供了可能。

生物制造5.0科技馆为参观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生物制造原理与应用的平台,并带来一场生动的体验之旅,从“选择领域、创建细胞工厂,到功能测试评价、柔性中试生产,再到超级智能中枢以及产业合作共赢”,全面展示生物制造5.0的产业风貌。其中,“超级智能中枢”作为核心,不仅能够优化实验菌种,还作为面向全产业开放的综合平台,助力华熙生物构建了从研发到商业应用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推动生物制造5.0的生态闭环发展。

随着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生物制造5.0时代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连接人类未来的关键,国家已通过“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政策给出了答案。

创新链由一系列技术创新环节构成,是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关键,在生物制造5.0时代,合成生物技术已经打通了从理论构想到设计思路、从技术发现到成果转化的整个创新链流程。

但要将合成生物技术层面的突破转化为产业化应用,中试环节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链接者,在其中则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生物制造5.0科技馆开馆当天,华熙生物医药级中试生产线也正式建成投产。加之此前已建好的护肤品级以及食品级中试生产线,华熙生物的中试成果转化平台实现全面建成。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赵燕表示,作为以合成生物为支撑的生物制造公司典型代表,华熙生物是为数不多具备“研发创新能力、中试和产业转化能力、市场转化能力”三力合一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在生物制造领域,除了研发环节外,中试和产业转化环节尤为关键。此次投产的医药级中试生产线,不仅是华熙生物战略部署的一部分,更是实现产业赋能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核心关键。

未来,华熙生物将以生物制造5.0为核心引擎,不断引领生物制造技术的革新浪潮,通过持续拓宽生物制造的应用领域,最终助力人类迈向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未来。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