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赣青赴疆”实践团情系新疆,在社会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

来源: 中国网
2024-07-29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新变化,持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7月7日-22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赣青赴疆”民族团结实践团赴新疆阿克陶县、十四师昆玉市四十七团老兵镇,以民族团结、卫国戍边为主线,开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民族团结篇

民族团结进社区,推普共绘同心圆

从学校到社区,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团前往阿克陶县恰尔隆镇昆仑佳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湖滨美苑东社区、幸福路社区,携手白山中学共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开展公益摄影,为居民定格温馨瞬间,深入社区,围绕普通话推广力度、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卫国戍边参与程度展开调研,依托自制的推普红色文化绘本和推普手册,推广普通话与江西红色革命史,加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进一步铸牢民族团结意识和推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用实际行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公益摄影拍摄过程

党建引领企业兴,直播助农促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企业发展不仅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的坚实基石。实践团走进造纸厂、蜂蜜厂,在这片南疆的热土上,目睹科技农业的魅力——首批早熟棉花试验田与示范田,地膜下的“富国小苗”仅90天便能茁壮成长,生动诠释了科技赋予农业的无限可能,实践团成员化身为小主播,将所学专业与农产品相结合,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示农产品的特色。

图为实践团在棉花田合影

民族团结边疆兴,籽籽同心一家亲

从红色故土南昌到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相隔万里,援疆却将赣鄱儿女与祖国西陲的南疆明珠克州各族人民紧紧相连。实践团成员深入布伦口乡布伦口村(江西新村)、木吉乡木吉村,与当地民众共聚一堂,同吃同住,同绘“会说话”的民族团结“连心墙”,同民族同胞在雪山脚下共舞,开展升旗仪式暨民族团结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共同树立高标准、高质量的校地合作典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导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好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图为与木吉乡群众共绘民族团结之墙

卫国戍边篇

青春戍守边疆梦,忠诚热血筑国魂

迈入祖国西陲,实践团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行走的大思政课”。走进团结路社区,开展爱国主义小课堂,与民族小朋友共绘百米画卷。“未来是属于你们青年的,你们以后就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实践团聘请“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为学校思政课教师,在海拔4200m的高原上了一堂别样的“大思政课”。站在火山口旁,面向祖国辽阔的疆域,喊出“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青春宣言。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体验守边护边,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图为党徽大叔为实践团成员上思政课

“翻阅”历史,感受老一辈沙海英雄们“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矢志不渝忠诚于党、坚守信仰不动摇、勇于担当、不负使命”的崇高精神风貌。引领实践团全体成员将青春热血融入卫国戍边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青春动力。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未来,赣青赴疆实践团将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风采,共同努力,一棒接着一棒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冯超翔 李昱涵 彭潇 邹雨贝 杨睿昕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