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心脏中心心律失常团队成功完成了全国首批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即:QDOT MICRO)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这例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让患者享受到了优质领先的治疗技术,为医院在房颤疾病领域的高质化和精准化治疗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更彰显了医院始终以创新突破为引擎,引领房颤诊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承诺。
本次接受手术的是一位阵发性房颤的老年女性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病史,近期反复发作心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发作时心电图证实为房颤。经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行射频消融入院。术前考虑到患者耐受性和体验,本中心决定采用全身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全程使用精密仪器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使用QDOT MICRO消融导管,为该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这一款射频消融导管在压力监测的基础上配置了6个温度感受器,可提升温度感知灵敏度,同时通过实时温度反馈智能自适应调节功率和盐水灌注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术者更安心地进行高效消融。此外,该款产品将盐水灌注孔增加到了66个,可提高灌注效率、降低心脏负荷,有助于心衰患者的房颤消融。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首款双消融模式压力导管,QDOT MICRO导管可通过QMODE和QMODE+模式(超高功率90W消融,单点放电仅需4秒)的随心切换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房颤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整体发病人数已占全社会人口的2%~4%,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人,房颤发生率已高达10%以上。资料显示,房颤患者的总数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且易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全面综合管理房颤患者,实现最优化的医护照料,成为各医院追求的目标。房颤导管消融作为目前根治房颤的唯一方法,临床上已成为治疗房颤的主流手段。高密度标测诊断导管能够快速构建清晰的心腔模型,并通过记录各类电位信息来准确寻找消融靶点,为手术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作为国内较早以“心脏中心”模式建立的现代心血管病医学中心,20世纪90年代曾为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海外培训基地,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临床电生理医生,对中国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在国内的推广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多年来,心脏中心致力于探索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复杂心律失常治疗方式,在诊治复杂疑难的心律失常疾病上拥有高水平的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心内科在负责人赵林教授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优化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操作流程,并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器械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
编辑:rwz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