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批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 ——引领房颤诊疗创新,为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8-12 16: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启明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了全国首批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即:QDOT  MICRO)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为患者带来了优质、领先的治疗技术,也为医院在房颤疾病领域的高质化和精准化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医院始终以创新为引擎,引领房颤诊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承诺。

房颤: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房颤是现今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据资料显示,每过25年,全球房颤患者的总数将翻一番,其整体发病人数已占全社会人口的2%~4%,尤其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已高达10%以上。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加剧了家庭和社会的护理和经济负担。导管消融术作为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因其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症状、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在当前房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确保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治疗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革命性技术: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

本次手术的患者是一位60岁的阵发性房颤女性,因反复气促、胸闷4月余,加重1月入院。鉴于病情复杂,传统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可能较长,经过多轮检查和仔细评估,刘启明教授团队的刘振江教授决定采用这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最新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为该患者实施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从房颤心律成功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标志着手术的圆满成功。

技术创新:提升消融效率与安全性

这款射频消融导管在压力监测的基础上配置了6个温度感受器,显著提升了温度感知的灵敏度。通过实时温度反馈,它能智能自适应调节功率和盐水灌注,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术者能更安心地进行高效消融。此外,新增的3个微电极有助于诊断复杂心律失常中的特殊电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目前全球首款双消融模式压力导管,QDOT  MICRO可通过QMODE和QMODE+模式的随心切换,显著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专家观点:关注消融质量与手术安全性

作为全新消融技术的率先使用者之一,刘启明主任在术后表示:“在房颤手术中,我们最关注的是消融质量和手术安全性。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

展望未来:持续研究与探索

面对众多房颤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将继续在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将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升房颤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这不仅将增进百姓的健康福祉,也将为“健康中国”的早日到来贡献力量。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