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玉米高产竞赛结果发布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08-19 17:01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8-19 17: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公布了2023年玉米高产竞赛结果,包括了玉米高产科技贡献奖、高产品种筛选和大面积高产竞赛奖。

为实现中央一号文件中“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要求,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启动玉米高产竞赛。竞赛面向全行业,贯穿高产理论、高产基因、高产品种及其综合解决方案的全种植链成果挖掘、筛选、展示、推广。目标是集成聚合高产基因,筛选高产品种,创建高产种植模式,大幅提升东北和黄淮海区域攻关示范区的玉米单产,力争在2035年攻关示范区玉米单产率先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图: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现场

据了解,玉米高产科技贡献奖旨在奖励近三年在我国玉米种业创新领域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在基础研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提升玉米高产能力的关键领域,具有显著影响、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竞赛设置玉米高产科技突破奖、玉米高产科技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家奖。经两轮评选,最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研究员等3名获奖者获得玉米高产科技突破奖、中国农业大学赖锦盛教授等4名获得玉米高产科技进步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王宝宝等6名获奖者获得了青年科学家奖。

2023年玉米高产科技成果贡献奖获奖名单

据了解,2023年3月,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文,开展玉米高产竞赛品种的征集和报名,总计征集了来自50余家单位的150余个品种,布置在主产区的8个点开展试验,测试点次近500个,包含了初级筛选和高级筛选试验。

初级筛选试验旨在进行耐密多抗高产品种筛选,试验面积为150m2,实验密度4500株/亩,试验品种为通过2年区域试验,且未商业化品种。结果显示,登海1953、LPG1143、SGC70202等30余个品种的产量超过1000公斤/亩。

高级筛选试验旨在探索玉米高产潜力,创建高产综合解决方案,试验面积为3亩,密度为5000株/亩,试验品种为已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应用密植精播+种子二次包衣+水肥精准管理+病虫害精准防控的综合解决方案开展潜力探索试验,瑞普9013、迪卡698、SGC6201等20余个品种产量超过1000公斤/亩。

作为本次高产竞赛的又一重头戏,大面积高产竞赛在内蒙古、山东、黑龙江、辽宁、新疆等地开展了高产竞赛测产活动,产量比周边农户增产15-20%,其中迪卡159、郁青763、华西812等5个品种的产量超过了1000公斤/亩。竞赛按照不同生态区划分组别,分为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东北)、山东和西北五个组别。每个组别分别设置一项最高产量奖、投入产出比最优奖和绿色环保奖,以及若干参与奖。先玉1483、郁青392、迪卡159、迪卡9256、华西948等品种获得最高产量奖,其中产量最高的为华西948,在西北产量达1352.33kg/亩;和育187、裕丰303、郁青763等获得投入产出比最优奖。

图:大面积高产竞赛竞赛测产现场

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的这项行动,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玉米单产水平,也将有力推动我国种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提质增效,这对于我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