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上外管院学子以数智技术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8-26 15: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推进乡村文旅融合是建设旅游强国、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这个暑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数智蜀农”实践团走进北川调研文旅特色、考察转型现状、了解发展困境、探索纾解策略,积极发挥学校多语种优势,充分运用学院数智化科研平台,以数智技术为引擎推动乡村特色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助推北川文旅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力”。

调研乡村文旅新画卷

“数智蜀农”实践团一行深入北川,探访当地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在羌族民俗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让文化传承焕发新生,民族智慧与文化深厚底蕴深入人心;在巴拿恰步行街,数智化购物体验引领潮流,师生们深度体验羌风建筑与现代科技的相互融合;在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非遗传承人的心路历程,感受羌绣在现代技术传承中迸发而出的生动活力;在石椅羌寨,共同倾听山水间的“涅槃”故事,见证数字传播平台的强大影响力。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的动态场景、汶川地震纪念馆的科普体验、九皇山景区的创意宣传等,共同绘就了北川多元文化的绚丽图景。实践团通过实地探访、深度访谈、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洞察北川地方特色和文旅发展经验,思考数智化技术在促进当地文旅转型升级中的潜力与路径。

探索数智转型新成果

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感悟,实践团师生反复讨论制作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深入多家景区运营公司及文化地标,与当地居民、游客、商户、景区管理人员和相关委办局工作人员等开展交流,全面了解数智化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情况。北川游客中心运用智能语音导览、VR体验等前沿科技,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北川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则通过数智化平台促进羌族文化传承,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九皇山、寻龙山、禹穴沟等景区引入数智化管理系统,保障游客安全,提升服务满意度;少年禹传奇数字IP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无限活力,更是彰显了北川文旅数智化转型的坚定步伐与勃勃生机。实践团成员不仅见证了数智化在北川文化传承、商业发展、产业转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还深入了解了当地文旅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这些调研成果为实践团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也为北川文旅数智化转型的持续优化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方向。

擘画文旅发展新蓝图

此次北川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深度领略了羌族文化、大禹文化、感恩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北川特色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北川数智文旅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前期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团师生将依托上外管院智能实验室及产学研平台,运用专业知识为北川多家文化场馆建立数字化展示平台,运用数智技术复原历史场景,让文化遗产栩栩如生;计划开发线上多语种教育课程,普及北川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同学们还会助力北川继续打造IP形象,为特色景区创建AI智能体,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创产品;搭建旅游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更便民、惠民的旅游服务,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数智蜀农”实践团希望通过这些数智技术全方位保护和展示北川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助力经济发展,让北川之美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砥砺深耕,躬行川蜀田野;数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这个夏天,“数智蜀农”实践团奔赴北川羌族自治县,用专业之长赋能乡村数智文旅发展,焕发乡村文化新动力。未来,“数智蜀农”实践团将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将文旅与数智技术相结合,为乡村文旅建设持续注入科技动能。在乡村振兴的壮阔道路上,他们将继续挥洒青春汗水,以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