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学子开展“寻百年治水路,守江河安澜心”实践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08-26 15:52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8-26 15: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水利部公布“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集中展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治水兴水的伟大成就。为学习党领导下的百余年治水历史,投身水利兴国,赓续红色血脉,2024年7月,河海大学商学院“治水百年路,牢记为民心”水利工程实践团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徐州市,河南省郑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等地开展调研实践。

寻迹红色向阳渠,重温旧址水利情。实践团来到江苏省徐州市,寻访红色水利遗产向阳渠原址。沿着渠道蜿蜒前行,感受着每一寸土地背后的历史厚重。在向阳渠三十八孔桥,铜山区柳泉镇文化站站长许玉德和柳泉镇副镇长魏君为实践调研团讲述了向阳渠的修建背景与历程,修建理念与典型事迹,介绍了向阳渠对于改变柳泉人民“眼看湖水一片,无奈人穷田旱”的农业生产条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向阳渠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核。随后,实践团走访了向阳渠翻水站,深入了解了翻水站的工作原理、运行过程及其在保障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党领导人民“治水百年路”的艰辛与辉煌。

实践团学习了解向阳渠建设情况

永保一江清水北送,探索“江淮明珠”奥秘。实践团成员来到江苏省扬州市,寻访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于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展开调研。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数据中心,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处理,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走进第四抽水站,实践团了解到这一重要节点在灌溉、防洪、排涝、畅通航运、发电供源等各方面发挥的巨大效益。实践团还走访了“江淮明珠”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了解了国家关于治水兴水的伟大战略,学习了当地水利工作组织管理体系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以及取得的长足进步与丰硕成果,更领悟了当地党和人民群众永保一江清水北送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寻访第四抽水站

察南水北调工程发展,览黄河流域治理新篇。实践团来到河南省郑州市,在南水北调博物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地展开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入挖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有感于这一伟大工程所展现的南水北调精神。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展区,实践团成员学习了解黄河治理的波澜壮阔历程,感悟先辈治理黄河的智慧与当代治理科技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内涵。随后,实践团成员采访河海大学优秀校友——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韩冰,学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先进理念与相关技术,进一步感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此外,实践团跟随专业的科技人员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采样。实践团成员们手持采样工具,认真开展现场勘查,根据水体环境条件、水域特征、水质状况、周边环境等情况合理进行采样工作,记录下黄河的水质情况与生态状况,感受黄河一线的生态高质量发展现状。

实践团成员采访优秀校友韩冰

治水文化润育童心,用心“青”听赋能发展。实践团成员来到江苏省南京市,走进富康社区和金泰社区,面向社区儿童,开展了主题为“‘寻百年治水路,守江河安澜心’——党领导下水利工程建设成就及治水精神探究”志愿科普活动,以水利知识科普教育进一步促进校社合作联动。宣讲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以四个历史阶段为脉络,分别选取了各阶段中代表性水利工程,通过PPT展示、播放淮剧《宋公堤》片段、木兰溪建设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小朋友们介绍其中感人至深的水利建设故事。在水力发电原理实验环节,实践团成员以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为背景,引入了水力发电的科学原理。鼓励社区儿童参与制作简易的水力发电装置,模拟水力发电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水、电能源融合的重要意义。在水循环科学手工制作环节,小朋友们通过手工实践,深入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实践团通过设置答题奖励,调动小朋友们的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感悟治水精神的动人魅力。

实践团成员带领社区学生手工实践

深入开展校地座谈,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实践团先后与徐州市水务局、黄河博物馆开展了红色水利文化发展交流座谈会暨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与徐州市水务局座谈会上,徐州市水务局组织人事处刘远志副处长高度赞扬了实践调研团传承红色水利精神的实践初心,并希望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合作空间,刘远志副处长代表徐州市水务局接受了社会实践基地授牌。在与黄河博物馆座谈会上,张怀记馆长表达了对与河海大学共建合作基地的坚定支持和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博物馆在发展历史、黄河文化宣传、党建业务融合、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双方就当代黄河治理问题、黄河流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黄河文化赋能思政教育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张怀记馆长代表黄河博物馆接受了社会实践基地授牌。

实践团与徐州市水务局交流座谈

河海大学商学院“治水百年路,牢记为民心”水利工程实践团在实践中了解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历程与事迹,深入挖掘水利工程背后的精神内涵,深刻号召新时代青年努力投身水利兴国、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未来,河海学子也将继续背负重任,持续为红色水利精神的传承贡献青春力量!(河海大学  雷舒 张金亿 李淑琪)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